張太傅是什麼人?
天子帝師,當世大儒,清流文臣,他取的名字,世上有幾人夠格非議?
士子們推敲起來,一致認定“容者,盛也”,“榕木如廣廈”,“榕”之一字,既從了皇孫輩取名所循的木旁,又蘊有胸懷寬廣、茁然昌茂之義,兼之淳厚古樸,委實是個極好的名字。
和英王之子、皇長孫名中的“棣”字相比,更是有雲泥之彆。
總而言之,若是把“榕”字理解為端王對端王妃的繾綣情思,便是糟蹋了張太傅的深遠思慮!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那個時候,端王妃並沒有精力琢磨長子的名字。
她甚至沒有足夠的精力親自看顧長子。
端王妃到底年紀小,養胎又格外精心,孩子長得好,端王妃生產時便遭了大罪,出雙月子後身子仍未複元。
小兒多夜啼,為了端王妃能靜養,端王決定親自照拂長子。
正院的嬤嬤、侍女們議論起來,語氣裡都滿是豔羨,道是世上再也沒有端王妃這樣好福氣的女子。
端王妃淡淡的笑,心裡很想孩子,卻擔心辜負了端王的心意,更擔心過病氣給孩子,最後什麼也沒有說。
如此三年,端王妃身子漸好。
大公子亦到了開蒙的年紀。
大公子不僅生得端秀可愛,而且敏慧過人,端王為他聘請的每一位師傅都驚歎連連。
端王妃想到自己進行時愚鈍蠢笨,看著天資不凡的長子,滿心都是驕傲和欣慰。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兒子和她不大親近。
大公子雖然早慧,卻到底年幼,難以理解母親的苦衷。
在他的記憶裡,母親隻是一個模糊的身影,陪伴著他一天天長大的人,是父親,以及乳母和小廝們。
剛懂事的時候,他思慕母親,曾巴巴地一日三回去母親住的正院請安。
卻不是回回都能見到母親……
父親教他,與人相交,應“聞弦音而知雅意”。
他就想,母親大概是不願見他。
那他不去叨擾母親便是。
端王妃對孩童心底脆弱的心事一無所知。
她時常精心準備了甜湯、瓜果送去學苑。
大公子的乳母笑盈盈地立在學苑門口,替大公子收下東西又替他謝恩,然後以勿要叨擾大公子進學之由委婉地勸端王妃回屋休憩。
端王妃心裡如明鏡一般,麵上卻笑而不語,隻在學苑門口遠遠地看一會兒大公子。
她還犯不上和一個乳母計較……
她的長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在很多人眼裡,他意味著飛黃騰達、滔天富貴。
所以,接近他的人,心思難免多些。
將來,他身邊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他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孩童,自然親近乳母。
待他大些,她再耐心教他如何與下人打交道便是。
大公子看著端王妃的身影,心事漸重。
終有一日,他忍不住對父親傾訴:“父王,乳母說,母妃生我時傷了身子,所以她不喜歡我……”
孩童大大的眼眸裡漸漸現出水光:“可我進學後……母妃時常來探望我……”
“母妃看著我的時候,眼裡總是帶著笑。”
“我覺得……母妃是喜歡我的……”
他不安而期待地仰頭看向父親:“父王,我誰得對嗎?”
端王心裡生出雷霆之怒,麵上卻分毫不顯,他溫和地撫了撫長子的發:“你是父王和母妃的驕傲,你母妃怎麼會不喜歡你呢?”
是夜,大公子的乳母突發高熱,不治身亡。
三日後,有位與那乳母交好的嬤嬤攔住大公子胡言亂語了一番,大公子驚嚇過度,當場昏迷。,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