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摘星(四)(2 / 2)

最後,還是蜀王率先上了道奏請為小皇帝選後的折子。

蜀王推舉的人選是已致仕的首輔夏斯年行十一的嫡孫女。

夏斯年是武帝朝的進士,他的夫人是出身榮國公府蔣家的嫡小姐,他曆經四朝,中直而不古板,明時勢、知進退,是深受昭帝信賴的重臣,也極得太皇太後倚重。

夏十一小姐不僅出身清貴,且她在京都女學的一眾女學生裡也十分出眾,年年歲考,四德六藝俱都出類拔萃。

總而言之,夏十一小姐方方麵麵都無可挑剔,是個十分合宜的皇後人選。

尤其,她不姓蕭。

於是,蜀王上奏後,附議者頗多。

太皇太後沒有理會這些折子,而是親自督辦起了另一件大事:製袞服、謁太廟。

尋常百姓每遇年節或是有大事發生,往往會鄭重地開宗祠、祭先祖,天家亦然。

儘管天家謁廟素有成例,可內務府的這樁差事卻辦得十分不易。

天子謁廟有成例,可不同情景下的製式、細節又有不同。

皇帝十五束發是大事,皇帝選後也是大事,皇帝親政更是大事……

太皇太後安排這次謁廟,為的是哪樁大事呢?

自接了這樁差事後,內務府總管太監王貴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他一麵督促著底下的人準備,一麵四處走動,圓胖的臉瘦了一圈,就連頭發也少了一半。

王貴求到蕭溪跟前的時候,便是這麼一副模樣。

蕭溪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他來。待王貴愁眉苦臉地說了一番以後,蕭溪心裡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啊……

在小皇帝即位一事中,越太妃功不可沒,越太妃的娘家是商賈,所以太皇太後便投桃報李,讓越太妃身邊的王貴進了內務府,專司采辦。

那個時候,太皇太後有了權力,小皇帝得了帝位,越太妃的娘家賺了銀子,眾人都各得其所、一派融融。

後來就不是了。

蕭家原是北方世族,待蕭老太傅致仕、去金陵開書院後,蕭家嫡支也搬去了金陵,所以太皇太後重用的所謂“蕭黨”文臣,便多是北方、以及江浙的士子。

一改昭帝朝和此前,朝中“翰林多吉水,朝臣半江西”的局勢。

所以這些年,蜀王有意籠絡了一眾巴蜀、兩湖兩廣、江西的士子,培植起所謂“帝黨”。

蜀王沒有什麼實權,他培植帝黨隻能用錢。

蜀王沒有錢,越太妃的娘家有。

到了如今,便是王貴成了內務府主管太監,越太妃娘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了像絲綢這一類江南得天獨厚、蜀地難以爭鋒的貨物依舊是北沈呈送,內務府其他大部分的單子都是越太妃的娘家承接的。

王貴如此行事,北沈自然不忿,北沈呈送絲綢,宮裡的繡娘也大多是蘇杭選送的,兼之背後有太皇太後授意,所以尚衣局逐漸自成一派,王貴既管不了,也不知情。

蕭溪琢磨著,王貴求到她跟前來,應該是想走尚衣局的路子。

畢竟,隻消向尚衣局的姑姑們打聽打聽,袞服上、以及太皇太後的禮服上有哪些圖樣,大致就能推斷出太皇太後的意思。

說來簡單,可尚衣局的大姑姑是太皇太後的人,王貴是絕對打聽不出什麼的。

蕭溪思來想去,最後親自走了趟尚衣局。

自然不是因為王貴。

尚衣局的大姑姑對蕭溪很敬重,親自引她去看正在趕製的袞服。

蕭溪見到那袞服後,心中一驚,腳下也趔趄了一下,那位大姑姑穩穩地扶住了她。

繡娘們在趕製的袞服精致華美,分明不是按照小皇帝的身量所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