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話畢,整個朝堂為之一靜。
不少朝臣開始琢磨大公主代替太子去親征一事可不可行,也有的朝臣心裡覺得不妥,哪有女人上戰場親征的。
皇帝也在猶豫,讓他自己去那是不可能的,他怕死。
讓太子去,彆說太子腿沒折之前他舍不得,這腿折了他就更舍不得了。
他倒是可以從另外幾個兒子裡麵挑一個去親征,可北境遞來的信是讓他或太子去,為的就是他和太子兩人身份不同,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其他幾個兒子可沒他和太子更能讓北境的士兵安心。
不過如果是派樂昌去的話……
思及大公主在民間的盛望以及那日真龍在天的祥瑞,說不定派她去還真能給齊國帶來好運,助北境將士擊退匈奴!
越想皇帝越覺得這個主意似乎可行,但他也顧慮著從未有女人親征戰場的事例,自己若是率先同意,說不定又會引來朝臣的反對和指責。
想著皇帝的視線掃過殿上的衛王,他心思一轉,輕咳了一聲把球踢給了衛王。
“咳咳,樂昌心中有大義啊,朕實在為難,不知皇叔覺得樂昌這個主意如何?”
衛王冷眼看著皇帝,他又豈會不懂皇帝的心思,說難聽些,不就是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既想同意樂昌的主意,又怕朝臣責難於他麼。
對皇帝的了解越深,衛王便越是失望。
這偌大的齊國,再在他手裡磋磨幾年,怕是就要國將不國了。
衛王頭一次有了這樣清醒的認知,這個認知一經浮現,他整個人都佝僂了幾分,他辜負了兄長的囑托。
沉默片刻後,衛王有了一絲妥協,他沉聲道:“本王覺得樂昌的主意可行。”
他很明白自己說出一句話意味著什麼,他看得清皇帝的想法,自然也摸得清樂昌的意圖。
樂昌一旦獲得親征的機會,她將收獲的是北境萬千將士的支持,是舉國上下的盛讚。
將士們的心最是單純,誰對他們好,他們便忠於誰。
樂昌本就為他們募集了一百萬兩軍餉,救他們於危難,此番若是親征,與他們共存亡,這些將士們必會對她死心塌地。
屆時她若想登上帝位,不說一呼百應,起碼將士們不會太過反對。
他不得不承認,論謀略和心胸,樂昌都遠勝她父親,樂昌若是男兒身,定會成為千古一帝!
衛王心中第不知多少次感慨,為何就是女兒身呢。
在衛王感慨的同時,龍椅上的皇帝爆出一陣快意的笑聲:“哈哈哈,朕與皇叔不謀而合,朕也認為樂昌的主意甚好。”
“樂昌既在民間有聲望,又有祥瑞之稱,若是樂昌親征去北境,定則能給我齊國,給北境帶來祥瑞,助北境將士旗開得勝!諸位大臣意下如何?”
皇帝振振有詞地說著自己的理由,同時不忘詢問大臣的意見。
部分大臣本就心中意動,見皇帝和衛王都同意了,自然齊聲附和。
另有部分心有疑慮的,見多數人都讚同了,也不好跟大夥兒對著乾,也跟著三三兩兩的附和起來。
最終,大公主親征一事就這麼定了下來,且因情況緊急,隔天大公主就急匆匆的出發了。
大公主雖出發的急,但百姓們卻仍自動的為大公主送起了行,直送出京城外二三裡地。
在大公主離京後,楊文萱以大公主女官的身份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前,做著各種善事,偶爾施施粥,時不時地為京城百姓們修修橋鋪鋪路。
同時也不再隱藏自己的才學,各種詩篇文章不間斷的流傳出來,漸漸贏得了許多誇讚,更有不少隱世大儒因她的善名而拋開偏見讀了她的詩篇和文章。
這一讀,更多的讚譽開始在文人中傳遞,甚至有大儒揚言,楊文萱有定國安邦之才,若不是女兒身,定能成為流傳千古的肱股之臣。
與楊文萱和大公主的盛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太子,人們對楊文萱和大公主有多盛讚,就對故意將腿弄折的太子有多批判。
那些不曾在朝為官的文人和大儒紛紛著文批判太子沒有責任與擔當,既愧為頂天立地的男兒也愧為一國太子。
在暫時解決了北境危機後,朝廷百官也終於騰出空來解決太子一事了。
由朝中禦史以及眾多諫官帶頭,數不清的朝臣開始上書請求皇帝廢太子,這次上書廢太子的奏折比上次上書請皇帝下罪己詔的奏折更多。
看著滿案的廢太子的奏折,皇帝再次怒而掀桌罵道:“一群自以為是冥頑不化的老頑固!怕死乃人之常情,朕的太子不過是犯了常人都會犯的錯誤,這些人就揪著不放,真是吃飽了沒事乾!”
皇帝犯了固執己見的毛病,尹芙蓉在後宮見機同皇帝一起批判朝臣,勸著皇帝堅定自己的立場,就是不廢太子。
有了美人的支持,皇帝更覺得自己有道理了,於是對上書廢太子的奏折一概按下不理,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就像當初立太子一樣,朝臣們總會妥協的。
然而這次他卻錯估了朝臣們的血性。
在皇帝數日對廢太子一事保持沉默後,大半朝臣開始罷朝了。
皇帝心裡有些慌,尹芙蓉卻隱晦地提醒皇帝當初立太子時這些朝臣不也罷朝了嗎,最後朝臣們還不是乖乖上朝了。
皇子一想也是,而且他發現這次罷朝的和上次反對立太子罷朝的差不多是同一批人,有了這一發現,皇帝頓時就沒那麼慌了。
皇帝和朝臣們相互對峙著,這一對峙,竟就對峙了半月有餘,朝野上下累積了大量事物無人處理,京城百姓也怨聲載道,逐漸有皇帝是昏君,鄭貴妃是禍國妖妃的言論於百姓和文人口中流傳。
這下皇帝坐不住了,他開始回想,似乎當初立太子時這些朝臣也就罷朝了兩三天,就乖乖回來上朝了,怎的這次竟罷朝了這麼久?
更讓皇帝驚恐的是那些罷朝的官員們居然開始上書乞骸骨,給他遞辭官奏折了!
朝廷朝廷,有朝臣才能稱之為朝廷,若是沒有朝臣,他這個皇帝做給誰看?
又僵持了兩三天,皇帝終於撐不住了,這次換皇帝妥協了,他同意了朝臣們廢太子的請求,下聖旨昭告百官廢了太子。
聖旨宣告的當天,鄭貴妃在後宮鬨翻了天,砸了一殿的擺設,被亂棍打死的宮女一個接一個的往外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