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後的親兵應命,揮舞著令旗,奔跑向後。
曹操大軍,轉眼間動作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幽州。
而賈詡,還在揣摩曹操的心思。
這位新主公的能力遠勝於董卓,但心思也深沉的可怕,哪怕近在咫尺,他也難以琢磨透徹。
劉辯在送曹操的時候,尚書台也在召開會議。
已是年中,有太多事情要總結,尤其是當下的要務,‘治河’、‘吏治’、‘稅賦’、‘屯田’、‘開荒’、‘剿匪’等等。
尚書台會議廳內的氣氛,前所未有的和諧,諸項事務幾乎沒有多少阻礙就獲得了通過。
六曹九寺一致的配合,沒有半點雜音。
會議結束之後,丞相荀彧便著手布置,並決定親自前往並州,督察‘新政’推行進度。
而左右仆射鐘繇,荀攸也計劃出京,一個趕赴涼州,一個前往兗州做安撫。
六曹九寺的主官們同樣各有任務,在緊張處理各部、寺任務的同時,也紛紛計劃出京巡視。
朝廷表現出的團結,著實驚呆了很多人,無形中給了很多人巨大的壓力。
傍晚。
太常寺卿孔融與禮曹尚書陳琳一同來到了剛剛改建好的‘茂院’。
孔融肥潤圓臉都是笑意,與陳琳笑著道:“陳尚書,依我看,今秋就可以啟用了。”
陳琳觀察著一個個考棚,道:“總數可以容納一萬兩千人同時考試,工曹能這麼快建好,著實不容易。”
孔融挺著大肚子,道:“確實不容易。我聽說,陳尚書隔三差五親自來監工,日以繼夜的改建,這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陳琳臉上是頗為滿意之色,微笑著道:“孔公,我聽說,今年報考的有八千人之多?”
孔融頓時麵露得意,道:“不止不止,還有更多的在路上,沒有記錄在案。到了九月,或可有萬人。尚書台那邊的意思,今年至少錄取一千人,綽綽有餘了。”
在過去一段時間,經常發生士人抵製入仕,詔而不聽的情形。但這一兩年情形發生了劇變,士人爭著搶著要入仕,朝廷的官位根本不夠用。
陳琳點頭,道:“尚書台那邊的意思,是要進一步裁並一些冗餘的官位,而‘整頓吏治’肯定有諸多不法之人被罷除,總的來說,朝廷還是急需人才的。”
孔融背起手,看著頗為樸素、簡潔的考棚,邊走邊道:“但還是需要時間的,尚書台對於入仕之人的態度是‘優勝劣汰、庸碌者退’,先大考,擇優而錄,從小吏做起,優勝者上,庸碌者退,想要這一批人成才,沒有個十年八年是不成的。”
在過去,大漢朝采取的基本上是察舉法,簡單來說,一個是‘舉薦’一個是‘考察’,一旦被錄取,往往授予‘重要官職’,更有不少,屬於是一飛衝天。
最有名的,就是各種外戚了。
而當今的尚書台三位,鐘繇,荀攸,尤其是丞相荀彧,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荀彧入仕便是掌宮令,而後辭官幾年,再入仕任一曹尚書,沒幾年更是官升丞相!
仕途年限屈指可數,三十出頭便任丞相,著實震驚了無數人,同樣令無數人豔羨,期待著成為下一個。
但朝廷的不斷改製,這種‘一飛衝天的美夢’被擊潰了,尤其是‘大考’的既定事實,無數士人為之捶胸頓足,一度發起強烈抵製。
陳琳瞥了眼孔融,知道這位也是反對‘大考入仕’的人,但作為太常卿,又迫使他不能公然反對,隻能語焉不詳的陰陽怪氣。
陳琳踱著步子,沒有接話,道:“有發現什麼好苗子嗎?”
“有幾個,”
孔融頓時麵露笑意,道:“賈、王、甄、蔡、荀等,都有麒麟子,才華出眾,品行端正。”
陳琳想了想,隱約記得那麼幾個後輩,道:“好,到時候我留意一下。對了,閱卷還是在東觀嗎?”
孔融點頭,道:“還是在,不過,據說今年是由蔡公為主閱官,尤其是三甲三百五十三人,全部須蔡公評點後,才能送入宮裡。”
提及到蔡邕,陳琳忽然想到了什麼,看著孔融問道:“大殿下是不是要回京了?”
孔融一怔,瞬間也想到,沉色點頭道:“應該就是在今天。”
提到‘大殿下’,陳琳,孔融心照不宣的沉默,並肩在茂院慢慢走著。
大漢朝朝野上下,一直有一個心結——東宮人選。
為了這件事,曾經發生過‘王允謀立太子’一案,結果王允遭夷三族,涉案的其他人,幾乎全數被罷官,趕出了洛陽城,其中就包括大殿下的外公,蔡邕。
現在,蔡邕要擔任大考的閱卷官,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深意?
孔融想了一陣,忽然笑嗬嗬的道:“陳尚書,這茂院還是不錯的,今年大考可以用。到時候,你我為主考官,還請戮力同心,為國撿才。”
“自然自然。”陳琳迅速反應過來,笑著應聲道。
雖然是心結,可也沒人再敢提。
這是宮裡的忌諱!
這時,一個小吏急匆匆跑過來,來到陳琳身前低聲道:“尚書,大殿下來了。”
陳琳臉色微變,同樣低聲道:“是特意來這裡,還是路過?”
小吏道:“蔡公也在,還有工曹陳尚書陪同,應該是來這裡的。”
陳琳目光異色閃動,與孔融對視。
孔融胖臉微微繃緊,整理著衣服,道:“我們去迎接吧。”
陳琳微微點頭,揣著一些心思,與孔融走向茂院正門。
劉紹穿著常服,哪怕是夏天依舊猶如一個小胖墩,臉角有些嬰兒肥,眼睛不大,入看就是一個樸實敦厚的孩子。
在身後,是白發蒼蒼的蔡邕,以及貌似冷酷的陳宮。
“下官見過大殿下。”陳琳,孔融快步上前,抬手見禮道。
劉紹抬頭看著兩人,聲音溫吞的道:“免禮。”
“謝殿下。”陳琳,孔融起身道。
劉紹等他們起身,白嫩嫩的小臉有些懵懂與好奇,道:“茂院建好了嗎?今秋可用嗎?鴻都門學的錄取比列能再升一些嗎?”
鴻都門學,原本是靈帝為了他的喜好而建的,專門豢養喜好書畫的庶民人才的地方。
劉辯繼位後,將鴻都門學發展了了一所專門給庶民的學校,一直與太學並提,不斷的試圖提升它的地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