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傻,也不蠢。劉辯突然跑過來陪她吃飯,長篇大論這麼多,其實也是有目的的。
劉辯也聽出了何太後的意思,抬手恭敬的拜道:“多謝母後體諒。”
何太後搖了搖頭,無奈的道:“唐姬以及唐家那邊,我去安撫,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劉辯應了一聲,這宮裡暫且是安撫住了,接下來,還有一些人要疏通一下。
在何太後去往永安宮的時候,蔡邕的府邸確實已經熱鬨起來。
不知道多少人排著隊的在前門後門等著進去,各種禮物堵塞了兩條街。
門房站在緊閉的大門前,阻擋著一眾賓客,不停的解釋主人不在府,說的口乾舌燥,依舊沒人相信,一個勁的要送禮。
再後麵,蔡府直接掛上了閉門謝客的牌子,誰也不敢見。
有些聰明人,則已經從蔡府離開,趕去了東觀。
蔡邕結束流放回京之後,便基本上是兩點一線,要麼府裡要麼東觀,鮮少外出。
經曆了那麼一遭,他早已經不是洛陽城宴席上的必備之客了。
但這會兒,蔡邕也不在東觀,而是在鴻都門學。
站在藏書樓前,看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蔡邕背著手,須發潔白的臉上都是追憶之色。
這是他親筆所題,但內容是宮裡那位陛下所寫。
往昔曆曆在目,溫和如玉,相處和諧……但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
王朗站在他邊上,笑嗬嗬的道:“蔡公,因何而感慨?”
蔡邕猛的回過神,摸著胡須笑著道:“我在想,以後這鴻都門,怕是也不好常來了。”
蔡邕已經離開多年,哪怕有些學生路過,也認不出這位聲名顯赫的‘蔡公’了。
王朗打量著對聯,道:“陛下極少作文,但凡出手,必是深意綿長,令人回味。”
蔡邕也認可,他是見過劉辯屈指可數的‘墨寶’的,確實不是一般有才,附和的點頭道:“陛下繼位之前,流言蜚語不少,說陛下貪玩好耍,不喜詩書。隻有伱我這等近臣才知曉,陛下飽讀詩書,才華不輸所謂的‘王佐之才’。”
王朗神色不動,哪裡不明白蔡邕話裡的意思。
當今那位即將被立為太子的大皇子是眼前蔡邕的外孫,蔡邕這麼說,無非也是給那位‘癡傻’的大殿下正名。
王朗笑著道:“蔡公的說是,要說這‘王佐之才’,馬上就要大考了,作為閱卷官,還請蔡公多多幫忙才是。”
蔡邕頓時明白王朗的來意了,故作沉思一陣,道:“王尚書為朝廷攬才,無可厚非……隻是,老夫能幫什麼忙?”
王朗笑容更多了一些,來到蔡邕側麵,道:“蔡公的東觀人才濟濟,而朝廷空官職缺眾多,蔡公可不能抱著不放,適當允我一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