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定計三羌(1 / 2)

漢家功業 官笙 2933 字 2個月前

第二天,荀彧就急匆匆的返回洛陽了。

夏收在即,身為丞相,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劉辯沒有離開,繼續在三輔巡視。

三輔,是洛陽城的西方門戶,當年大漢在這裡與進犯的羌人,前前後後打了十多年,花費了數百億的錢糧。

這一戰,嚴重透支了大漢朝的國庫,也拉開大漢朝由盛轉衰的序幕。

劉辯在城外轉悠著,處處是荒地,人煙稀少,充斥著一種破敗景象。

慢慢走著,劉辯與邊上的黃忠道:“洛陽城裡,現在吵的比較凶,一部人認為,袁紹病重,活不長了,隻要等他一死,就是朝廷克複揚州的天賜良機,要等下去。一部分人認為,無需等待,袁紹與士燮交戰多年,早已是兵疲糧困的絕境,應該趁機發兵,不給袁紹喘息之機。還有一部分認為,主要是大司馬府為主,認為揚州是困獸之局,大可不必在意,倒是三羌,不能再拖下去。韓遂與馬騰正在聯姻,一旦他們聯合了,朝廷再想克複涼州就難了。尤其是羌人內戰,是絕佳機會,錯過再無。你怎麼看?”

黃忠現在是司隸中郎將,地位遠超過去的司隸校尉,並且督漢中軍事,在對涼州三羌一事上,他才是最具發言權的那個人。

但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態度,更沒有上書。

置身事外,絲毫不參與到朝野的亂象之中。

黃忠早就想過劉辯會問這個問題,道:“陛下,臣以為,丞相所言有理,三羌易破,卻難撫定。臣的想法,是一步一步來,逐步吞噬。”

劉辯腳步一頓,轉頭看向他,道:“這個方法,倒是沒有人提過。”

黃忠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不求一戰而定,一口一口的蠶食,直到徹底克複整個涼州。

“三羌,會允許嗎?”劉辯沉吟著道。

黃忠道:“陛下,朝廷今非昔比,三羌也不是以前的羌人,隻要朝廷謀定而後定,小戰既收,三羌斷然沒有與朝廷決戰的勇氣,或可實現。”

劉辯看著黃忠,繼而來回踱步,心裡分析著黃忠這個謀算。

“不行。”

不過一會兒,劉辯就停下腳步,搖了搖頭,道:“理論上是有這種可能,但以朝廷的態度,很難實現。加上三羌之地,一旦陷入苦戰,便可能重演舊事,還是須一戰而定。”

黃忠沒有再說話,躬著身,臉上寫滿‘陛下說的是’。

劉辯又想了一陣子,否定了黃忠這個提議,繼而便想起,黃忠似乎還沒有參與過大戰,軍旅生涯是太豐富,繼續往前走,目光思忖,道:“如果討伐涼州、益州,你認為誰比較合適?曹操,劉備?”

黃忠當即保全,沉聲道:“陛下,大司馬以及玄德公,皆是朝廷重臣,不能輕易涉險,臣請旨討伐涼州、益州,為陛下克複二州!”

劉辯眉頭一挑,腳步又停下來,回頭看向黃忠。

在他繼位以來,各州平亂,最得力的莫過於曹操,劉備之所以凸顯出來,是因為他兵不血刃的克複荊州,加上一些人刻意抬轎的結果。

實際上來說,劉備的軍功差的很遠,甚至於張遼都不如,好歹,張遼是實實在在克複了徐州,而劉備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是朝廷各方麵用力的最終結果,嚴格一點,劉備是摘了桃子。

但對於討伐三羌以及劉璋,劉辯考慮曹操,劉備以及張遼,從來沒有想過黃忠。

因為黃忠這些年,一直駐守在兗州,並沒有參與多少戰事,軍功自然極少。

劉辯心裡不確定,黃忠是否有能力拿下情勢極其複雜的涼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