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
大規模勸退太學那些世家紈絝、鴻都門學的敗類,劉辯料到會出現風波。
他神色如常,道:“知道是什麼人嗎?”
左栗躬身在劉辯身前,道:“鬨事的人太多,小人沒敢輕舉妄動,是否需要小人抓一些人審訊?”
“這種事,讓太常去處理。”
劉辯又活動了下肩膀,道:“朝廷這麼多大臣,犯不著朕親力親為。”
太學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地方,勸退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尚且出這麼多亂子,真要衝進去抓人,整個洛陽城非得炸鍋不可。
左栗悄悄抬頭,觀察著劉辯的側臉,雪白的臉上出現一抹謹慎,心裡猶豫著要不要悄悄抓一些人嚴刑拷問。
此時,尚書台內。
作為最勤於政事的朝臣,哪怕到了天黑,王允仍舊在尚書台忙碌。
李儒神情晦澀的進來,道:“王公,太學生聚眾鬨事,看樣子,是又要衝擊太常。”
王允猛的抬頭,極力保持臉色,雙眼裡憤怒難當,沉聲道:“命北部尉,將領頭的全都抓了!”
李儒出自太學,深知裡麵的情況,低聲道:“王公,太學生錯綜複雜,皆是來曆不凡。這麼做,猶如烈火烹油,隻會適得其反。”
王允雖然憤怒,但沒有失去理智,眼神銳利如劍,道:“你打算怎麼做?”
李儒回頭看了眼,越發低聲道:“下官認為,須以退為進,暫停太學生裁退,待日後緩步而行,用一年時間完成。”
“不可!”
王允直接否決,道:“必須要儘快完成,朝廷威嚴,不容任何人挑釁!”
不等李儒說話,王允站起來,道:“傳我的話,命那王朗明日到任,彈壓太學生鬨事,再有發生,本官拿他問罪!”
李儒旋即大喜,道:“王公高明!”
在他想來,王朗是楊彪的幕僚,也是他舉薦的,如果王朗在太學生聚眾一事上處理不好,那楊彪將難辭其咎!
王允微微皺眉,看了他一眼,心裡有些不滿。
國政大事,豈能拿來算計他人?
與此同時,丞相府裡是忙的熱火朝天。
因為是臨時宴客,匆匆忙忙要準備太多東西,單是賓客的座次,就足夠楊彪頭疼的。
丞相府的下人則忙碌著桌椅板凳,酒菜瓜果,沉寂了大半年的楊府,再次喧沸起來。
直到天色黑透,楊彪擦著一腦門子的汗,來到王朗的小院。
大冬天的,楊彪裹的無比厚實,原本就肥胖的他,更顯的十分臃腫,連坐下都費勁。
“能行嗎?”楊彪脫著棉衣,撥弄著炭火,恨不得撲到上麵。
王朗看著書,道:“成與不成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
楊彪懂,道:“太學生鬨事你怎麼看?王允要拿你頂缸了。”
王朗放下書,拿起筆,注釋著,道:“這有什麼難的。”
楊彪一怔,轉頭看向他,道:“伱有辦法?”
王朗自顧的注釋著,沒有回話。
楊彪等了一會兒,哈著手,搓了搓胖臉,道:“近來有不少人爭先恐後的入仕,你要小心點。”
劉辯禦駕親征大獲全勝的餘波還在不斷向著整個大漢漫溢,越來越多觀望的人選擇進京,陸陸續續的以各種方式入仕為官。
自古以來,官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搶到了還得站穩才行。
王朗瞥了他一眼,道:“你不用擔心我。”
楊彪故作的歎了口氣,道:“我有些想念先帝了。”
王朗皺了皺眉,注釋都不那麼順暢了。
先帝那個人,貪財好色,寵信奸佞,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昏君,
但相比於昏庸的先帝,當今這位明顯的野心勃勃,這樣一個目的性極為明確的皇帝,對朝臣的要求將十分苛刻。
臣子難當。
……
第二天,王朗上任洛陽令。
他接過任命,認識了洛陽縣下的大小官吏,見沒有那陰桐,便關起值房,誰也不知道他在乾什麼。
洛陽縣衙內,因為陰桐摔玉而去,對王朗自然是議論紛紛。
“這位王縣令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啊?會不會因為陰縣丞而牽累我們?”
“難說,他可是丞相府的幕僚,整治我們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那怎麼辦?”
“怕什麼,我敢打賭,他這縣令,做不了多久!”
“他有丞相做靠山,誰能動得了他?”
“丞相?你以為丞相就能長久?現在,誰不看王公的臉色?”
正竊竊私語,突然間戛然而止。
他們一回頭,就看到王朗神色平靜的站在不遠處。
一眾人連忙息聲,陪著小心的裝作做事,餘光一直在王朗身上。
王朗抬頭看了眼天色,拿出一張告示,淡淡道:“將這個貼到太學附近,多貼一些。”
一個小吏上前,接過這張筆墨未乾的白紙,辨認一番,不由得一驚,道:“縣令,這是真的?朝廷真的要從太學招募五百人入仕?”
他剛說完,被人悄悄捅了一下。
這小吏陡然醒悟,連忙道:“是是,小人這就去。”
王朗麵無表情,又看了眼天色,轉頭回到值房。
一眾人頓時湊到那小吏邊上,看著王朗寫好的這張告示。
“五百人,品佚兩百石以內,這,是縣令?”
“也許是縣丞?”
“朝廷是要大規模補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