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郭嘉
何太後與董太後的婆媳關係,可以說是相當複雜。
董太後厭惡何太後以及何太後所生的劉辯,董太後喜歡王美人生下的孫子劉協。
在靈帝駕崩後,何太後拿出了靈帝立劉辯為太子的詔書,而董太後堅持靈帝要廢嫡立幼,兩人針鋒相對,互不相容。
隨之,她們所屬的閹黨與外戚陡然劇烈對峙,血拚一觸即發。
真的就一觸即發了。
何進帶兵殺入皇宮,閹黨無能無力,眼見著劉辯登基為帝。劉辯繼位的當天,董太後被以‘番籍不宜常住皇宮’為由,遣送出京,送去了河間。
在劉辯禦駕親征匈奴,被圍在上黨郡的時候,董太後突然要求回宮,引起朝野恐慌。
在劉辯大獲全勝回京後,被安置到了洛陽城外的廟裡。
何太後對這個安排是不滿意的,她恨這個婆婆,恨不得董太後去死。
現在劉辯突然要接董太後入宮,何太後哪裡肯答應。
她瞪著劉辯,一臉堅決,道:“有什麼可怕的,你父皇在時,罵的人少嗎?還不是一樣做皇帝?你任由他們去說、去罵,又能怎麼樣?”
‘所以,給朕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劉辯心裡直歎氣,那便宜老爹,但凡少點荒淫,多點心思在政務上,就不會有曆史上那麼多事情了。
大漢亡國,其實不在劉協,而在靈帝劉宏!
“母後,”
唐姬坐在一旁,拉著何太後的手,輕聲勸慰道:“陛下的意思是住一段時間,而後再送走。”
“不行!”
何太後瞪了她一眼,道:“這件事我說了算,我這就派人,將那老太婆送回河間。”
她現在對唐姬也有些不滿了,這是唐姬第二次違逆她。
劉辯倒是從容不動,笑著道:“母後,如果祖母認同朕繼位,放棄立劉協的妄念呢?”
何太後一怔,狐疑的道:“那老太婆肯低頭?”
靈帝時,何太後與董太後明爭暗鬥了不知道多少次,受了太多氣。要是能壓的董太後低頭,何太後想想都覺得心頭舒暢。
“朕已經讓劉協去接了,如果祖母不答應,就不接進宮。”劉辯道。
何太後想了想,有些為難的道:“好。”
劉辯見何太後答應了,便拿起筷子遞給她,道:“母後,用膳。”
何太後勉強一笑,道:“好了,不說他們了,我們吃飯,他們回宮了,扔到犄角旮旯裡,省的見了心煩。”
劉辯拿起飯碗,心裡暗道:家庭倫理劇已經安排妥當了,接下來,還得上演一出君臣大和諧。
劉辯陪著何太後用膳,又說了好久的話,這才返回景福殿。
書房內,劉辯坐下後,目光微閃,心中思忖再三,看著潘隱道:“記,一、裁減冗官、司隸的改製、禦史台的變革、賦稅轉運、鹽政初步規製,都要在年底前有定案。二、並州、兗州、青州、冀州的補缺,年底前到位。三、調奮武將軍公孫瓚為豫州郡都尉,掌豫州兵馬、前禦史中丞韓馥為揚州牧、五、命大司馬府儘快確定遴選到各地的武將……”
潘隱伏案,奮筆疾書,直到劉辯聲音消失,才抬起頭,目露詢問。
劉辯仔仔細細又盤算一陣,道:“荀攸什麼時候到京?”
潘隱連忙放下筆,道:“根據路程來算,就在這一兩天。”
劉辯嗯了一聲,自語般道:“也不知道那荀彧會不會一同到京。”
他已經為荀彧預留了太倉令一職,想要認真培養。
徐衍從外麵進來,站在門口,抬著手道:“陛下,尚書台那邊已經定意,十天之內,完成冗官裁減。渤海王已經出宮,趙牙將護送。”
劉辯點點頭,道:“加趙雲、典韋為左、右中郎將。”
“是。”潘隱道。
徐衍頓了下,道:“橋正等三十餘人,已押送至廷尉府,預計下午斬立決。”
劉辯冷哼一聲,道:“傳話給吏房,今後凡是彈劾朝臣的奏本,直接送到禦史台,由禦史台根據情況處置。告訴劉表,要做到嚴格保密,不要一有事情就鬨人儘皆知,滿城風雨,朝野動蕩!”
潘隱知道劉辯的氣還沒消,低聲應著道:“是,小人馬上去。”
徐衍躬身,等著潘隱走了,又道:“陛下,尚書台詢問,關於修建皇陵……”
劉辯直接擺手,道:“告訴尚書台,這件事暫緩。”
按照傳統,明年,劉辯的皇陵將要開始修建。
皇陵自然要浩大、奢華,動用的工匠動輒數萬到數十萬,數年到數十年時間不等,靡耗的錢糧簡直不可想象!
都這種時候了,一文錢劉辯都恨不得分一百瓣花,怎麼可能浪費在墓地上?
“小人領旨。”徐衍應著,緩步退了出去。
劉辯輕吐一口氣,拿起‘施政綱要’,繼續修訂。
宮外,菜市口。
橋正等三十餘人跪坐在刑台上,劊子手早已經到位。
而在監斬席上坐著的,依舊是董卓。
他身形魁偉,大圓盤臉,極其醒目。坐在那,神情平靜,不怒自威。
鐘繇站在他邊上不遠,抬頭看看太陽又低頭看看日晷,在默默推算時間。
圍觀的人特彆多,一個個興奮莫名。
“快看快看,是這些人害死陰縣丞一家,嫁禍給王公的!”
“還是陛下聖光燭照,一眼就看出了這些奸佞的真麵目!”
“我跟你們說,我兒子是黃門侍郎,他親眼看見,這橋正在嘉德殿內親口說出,不打自招!”
“真的假的?這不是找死嗎?”
“我告訴伱,你不要告訴彆人啊,我二弟在禦史台做事。這些人啊,是閹黨餘孽,買官賣官,草菅人命,什麼事情都乾過!”
“閹黨餘孽?閹黨不是被那袁家殺絕了嗎?”
“嘿,這你就不知道了,這橋正,也是袁家的門生。”
“袁家?找閹黨買官?”
“袁家算個屁,以前何大將軍還找閹黨買呢!”
“不可能!何大將軍怎麼可能找閹黨買官,他們是死對頭!”
“那我跟你說,閹黨還給何大將軍行賄,你信嗎?”
圍觀的百姓,原本是竊竊私語,轉而間爭吵起來,甚至於動起手,公然群毆。
鐘繇瞥了眼,揮手讓差役去處理,盯著日晷一陣,向董卓道:“太尉,時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