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1 / 2)

漢家功業 官笙 23425 字 9個月前

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

“陛下不可!”

鐘繇急急抬手,旋即心中組織著措辭,道:“董卓本就狼子野心,不可揣度。若是他趁機反叛,豫、兗、青州、徐,甚至連司隸都危矣,請陛下三思!”

荀攸怔了下,迅速會意,瞥了眼皇甫嵩,見他神情淡然,哪裡還不了然,沉吟著道:“陛下,刑曹事務繁多,是否,改由鐘廷尉前往?”

鐘繇眉頭皺起,轉頭看向他,迎著荀攸的目光,有所會意,又看向劉辯,暗道:陛下早就安排好了?

劉辯與他一笑,見楊彪、王允還沒回過神,思索片刻,微笑著道:“朕對董卿家的忠心還是信得過的,諸位卿家莫要說些令朝臣生隙的話,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對了荀卿家,冀州那邊情況怎麼樣了?荀彧有什麼消息沒有?”

楊彪,王允見劉辯轉移話題,心裡不安,猶豫著怎麼繼續諫言。

荀攸接話道:“回陛下,昨天尚書台收到應使君的奏報,說是鄴城基本無礙,想必荀彧也未遇害,隻是尚未找到。”

劉辯點頭,道:“傳旨給他,命他為冀州治粟都尉兼巡鹽使,冀州一切鹽政,由他負責,尚書台這邊要對接好,不可耽誤!”

“臣領旨!”荀攸抬手應道。

劉辯又環顧眾人一圈,道:“今日便到這裡,近日亂象漸多,諸位卿家多辛苦一些。對了,王卿家,你走一趟並州,進一步推進並州新政的落實,實地看一看並州的具體情形。”

王允對於董卓一直抱有敵意,從心底不信任,見劉辯這般決斷,心裡憂慮,漠然著臉道:“臣領旨。”

劉辯目光一轉,盯著楊彪道:“丞相,朕聽說,洛陽城近來流言蜚語四起?”

楊彪胖臉陡然緊繃,肅色道:“臣已命刑曹、禦史台、洛陽令、六部尉等嚴加彈查!”

劉辯冷哼一聲,淡淡道:“丞相,你太過軟弱了。調王朗為山陽郡太守,陳宮繼為洛陽令。今天就到這裡吧。”

楊彪身體不自覺的一顫,眼神恐懼一閃,抬手道:“臣領旨。”

“臣等告退。”王允,皇甫嵩,荀攸等人抬手行禮。

一眾人退出了劉辯的書房,劉辯起身,來到書桌前,打開一封信。

這封信來自於皇甫堅長,上麵有關於袁術、韓馥等人近來收攏的謀士、將領的信息。

看著一個個熟悉陌生的名字,劉辯雙眼微微眯起,自語道:“四世三公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覷。”

這份名單很長,足足有六十多人。

“嗯?”

劉辯忽的雙眼一睜,皇甫堅長這份密信的最後,提了一句:許攸議,棄董卓,西並徐州,袁術可。

“徐州……”

劉辯轉頭看向身側的地圖,徐州在揚州北方,豫州東方,一旦袁術吞並徐州,形勢大變,北可上青州、兗州甚至是司隸,西可進荊州,交州、益州。

“好一個許攸!”

劉辯麵無表情,心裡急轉。

青州的朱儁剛剛擊敗青州黃巾,立足未穩;兗州的曹操平定橋冒,還沒有完全肅清兗州匪患;而冀州的應劭,還在拚儘力氣與從青州湧入的黃巾軍交戰。

一旦袁術整軍待發,攻入青、兗,那就是真正的威脅他的江山了!

劉辯雙眼盯著徐州,又看向荊州,忽的道:“潘隱,傳話給大司馬府,命大司馬府下令,荊州刺史王睿率兵抵汝南交界,記住了,隻做威懾,不得進兵,要全麵盯住袁術動向,不得鬆懈。還有,給李儒傳話,去之前,看一眼董卓的老母。”

潘隱雖然不知道那份密信,卻從劉辯的語氣中知曉事情不簡單,謹慎的道:“小人這就去。”

劉辯盯著地圖,仔細看了好一陣子,搖了搖頭,自語道:“還是太著急了。”

倒不是說劉辯著急,而是袁術急了。

袁術叛亂的太早,還不是大漢朝廷最虛弱的時候。

尚書台。

看似一片祥和的尚書台,暗中流動著一股緊張冷意。

當今皇帝陛下,向來以‘寬仁’自居,對待朝臣幾乎都是笑臉相對,極少訓斥。自楊彪擔任丞相以來,還是第一次被訓斥為‘軟弱’。

而王朗調任山陽太守,就是更為明確的一種訊號。

滿朝野,洛陽令王朗是楊彪唯一舉薦的人,公認的‘楊黨’!

他被調離,一些人心思浮動,揣摩著楊彪這丞相之位怕是坐不久了。

王允值房。

李儒坐在王允對麵,強壓著欣喜,不動聲色的道:“王公,下官此去陳國,該如何與董卓交代?”

王允神情漠然,雙眼卻厲芒閃動,道:“直接告訴他,若是他再不進兵,朝廷將拿他問罪!他與袁術是滅族之仇,斷然不能相容!他如果抗旨,朝廷就先發兵剿滅了他!”

李儒心裡嚇了一跳,這不是逼著董卓謀反嗎?

李儒自有想法,瞥了眼身後,低聲道:“王公,丞相,真的惹怒陛下了?”

王允淡淡看了他一眼,道:“這些不是你考慮的。見過董卓之後,伱再去兗州走一趟,觀察一下曹操。”

“曹操?”李儒麵露不解。

王允冷哼一聲,道:“曹操與董卓一樣,麵黑心狠,不可使其得勢,否則必為禍患!你仔細探查,拿到證據,立即告知於我!”

李儒沒想到王允對曹操戒心這麼重,抬手道:“下官明白了。”

王允沒有再多說,他向來不是話多的人。

李儒倒是一肚子話,卻覺得現在不是時候。

‘等王公登上相位再說不遲。’李儒心裡暗道。

李儒出了王允值房,又見了丞相楊彪,拿到任命公文,這才離開尚書台。

他離京之前,還得去見一見董卓八十多歲的老娘。

出宮向著董卓府邸走去,沒走多遠,忽見到一群紫衣士兵衝入一家茶館,在一片吵鬨中,將茶館裡連帶主人仆從客人三十多人全數給抓走了。

李儒皺了皺,他知道這些是什麼人。

轉過一條街,路過一個酒肆,聽到裡麵竊竊私語,李儒頓了頓,無聲走近,在一處桌子坐下。

酒肆裡隻有一桌,幾人瞥了他一眼,並不在意,繼續低聲議論。

“要我說,十有八九是有那道遺詔的,先帝喜愛渤海王人所共知。”

“我記得,先帝在時,曾經一度要立渤海王,被群臣所諫阻。”

“可不是,廢後的事都提了出來,動靜還不小。”

“真要是這樣,那道檄文,多少是真的……”

“真個屁!當今陛下繼位快一年了,為什麼現在才冒出來?”

“對啊,去年你們還記得嗎?皇宮裡死了多少?宮外又死了多少人?怎麼沒人提什麼遺詔?”

“無非是那袁術走投無路,找個借口謀反!”

“不是不是,那也不至於那麼多人跟隨吧?我覺得,遺詔多半是有的。”

“有?那這份遺詔在哪裡?太皇太後?太後?還是那十二閹宦?”

“我聽說,蹇碩還活著,就在袁術的軍中!”

“遺詔,在他手裡?”

“不清楚,據說袁術已攻占豫州,隨時都會打到司隸!”

“那我們怎麼辦?要逃嗎?”

“肯定要逃,但現在能逃往哪裡?”

“兗州,青州不行,隻能去益州了……”

李儒默默聽了一陣,暗自搖頭,起身離開。

剛走到門口,一大群紫衣士兵蜂擁而入,毫不顧忌李儒,將他推到了一旁。

“非議聖上,散播妄言,給我帶走!”領頭的軍侯,環顧正在議論的四五人,一揮手道。

“我們沒有……”

不等他們說話,紫衣士卒拳腳相加,套上枷鎖,直接押走。

李儒假裝沒看到,迅速離開。

……

豫州,陳國,陳縣。

正堂之內,濟濟一堂。

董卓坐在主位之上,下麵分彆是牛輔,郭汜,華雄等一大群人,賈詡此時也在這裡。

董卓一身的精致常服,笑容滿麵,道:“老夫此番奉旨剿賊,還須仰賴諸位。”

華雄,郭汜等人心中暗凜,連忙抬手道:“下官等謹遵董公之命!”

除了牛輔之外,華雄,郭汜,張濟等人被盧植‘俘獲’,而後安置在禁軍大營,與董卓有很長一段時間‘失聯’。

董卓看著他們,笑嗬嗬的,看出一點心底所想,抬頭向汝南方向,道:“諸位,袁術小兒猖狂,要老夫投降,你們怎麼看?”

牛輔冷笑一聲,道:“義父,給我五千兵馬,我將袁術人頭拿來獻給義父!”

董卓對這個女婿還是很放心的,餘光掃過其他人,忽的盯著賈詡,笑嗬嗬的道:“文和,你怎麼看?”

賈詡端坐在末尾,麵容儒雅,默不作聲,與眾多粗漢格格不入。

他見董卓問話,微微躬身,道:“這要看董公,是要剿匪,還是要求生。”

董卓神色一怔,茫然的道:“剿匪如何?求生又如何?”

其他人同樣轉向董卓,臉上都有些莫名其妙,賈詡在說什麼?

賈詡神色不動,與董卓對視,道:“若是剿匪,以一偏師誘敵,董公率主力佯攻汝南,叛軍必亂,埋伏於半道,擇機而戰,叛軍必敗!”

董卓神情還在發愣,道:“求生又如何?”

賈詡道:“如是求生,須有立足之地,豫州不止可立足,也可成大業!”

董卓臉色慢慢恢複正常,眼神一陣閃爍,旋即哈哈大笑,道:“文和所言,老夫讀書少,聽的不是甚明白。請文和到後堂,與老夫詳細一說。”

說著,董卓起身,徑直走向側門。

牛輔,郭汜,張濟等人反而愣住了,袁術再強,這還沒打,怎麼就到了求生一說?

賈詡沒有多言,跟著董卓來到了後堂。

甫一坐下,董卓迫不及待,一臉請教模樣的道:“文和,還請細說。”

賈詡看著他,不冷不熱的道:“董公想聽什麼?”

“自是安生立命。”董卓道。

賈詡故作思索,沒有說話。

董卓見狀,坐直身體,沉聲道:“文和有何要求,但說無妨,老夫無不準!”

賈詡這才抬起頭,道:“在下一路東來,身無長物,還請董公賜些田地。”

董卓還以為什麼,一擺手,道:“明日,不,今日,老夫便命人為文和準備大宅、腴田一千畝,仆從婢女各一百!”

賈詡麵露微笑,抬起手道:“多謝董公。”

董卓擺足了請教姿態,道:“還請文和教老夫。”

賈詡沒有再藏掖,道:“董公不容於朝廷,此番征討叛亂,不論成敗,唯有橫死一途!”

董卓神色凝重,重重點頭,這一點他心知肚明,在洛陽城時時刻刻心驚膽戰,整日整夜的想要逃離。

賈詡雙眼寒意一閃,道:“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高鳥儘,良弓藏。剿滅袁術,董公便再無用處,朝廷翻舊賬,殺害董公是必然之舉。是以,董公不能再回朝廷,須有立足之地!”

“文和說的是這豫州?”董卓連忙道。

賈詡點頭,道:“漢室享國四百餘年,而今正當壽終正寢。英雄豪傑立於當世,豈能毫無作為?那袁術之輩,看不清局勢,妄圖作亂,雖強橫一時,敗亡即在眼前。”

董卓小眼睛眨了下,道:“袁術勢大,真的好對付?”

賈詡嗤笑一聲,道:“漢室雖衰微,但根基猶在,天下人心在漢,袁術公然造反,勢被群起而攻之,有一人可戰天下乎?”

董卓立時明白了,轉而道:“老夫能占得豫州?”

賈詡神色從容,有種智珠在握的自信,道:“董公且看,那青州雖暫平,我料定今年還會大亂!兗州、冀州非有十萬兵不可鎮守,朝廷即便有兵也是無糧。幽、並、司隸自給尚且不足,又如穩固基業?”

董卓好像如夢方醒,雙眼大睜,抬起手道:“文和一言,勝老夫讀萬卷書!”

說完這一句,他連忙又道:“那,老夫該如何?那袁術,老夫剿滅還是不剿?”

賈詡微微一笑,道:“自是要剿,但是不能剿滅。”

董卓瞬間就懂了,他在西涼時對‘養寇自重’的事極其熟練。

董卓心中通暢,道:“那,老夫如何取得豫州?”

賈詡道:“朝廷困頓,必須要將叛軍儘速剿滅,一旦相持,朝廷消耗不起。是以,隻要董公與袁術相持超過一個月,朝廷定會命徐、兗、荊三州進兵,董公屆時手握雄兵,豫州牧非董公莫屬!”

“哈哈哈,”

董卓痛快無比,站起來道:“文和所言,正合老夫所想!今日起,老夫拜文和為軍師,為老夫出謀劃策,奠定大業!”

賈詡起身,道:“多謝董公!如果能與那袁術,有所默契,再好不過。”

董卓聞言皺眉,笑容收斂,道:“老夫殺了他三族,他能與老夫共謀?”

賈詡一笑,道:“成大業者,豈會計較過往?合則往,不合則散而已。”

董卓目光微微閃爍,道:“好,老夫這便派人去見那袁術。在那之前,老夫還得讓他知道,老夫不是那公孫瓚!”

賈詡點頭,神色不動,心裡還在計較。

他在洛陽時,觀察了很久,選來選去,發現居然除了董卓,好像沒有其他人選。

‘希望莫要再讓我失望。’賈詡暗自道。

如果董卓再次做出錯誤決定,令他失望,他隻能另尋明主了。

一天後,沛國,譙縣。

譙縣在梁國、陳國、沛國三郡國的交界處。

除了陳國外,豫州幾乎已全部落入袁術手中,他屯兵在譙縣,直衝陳國,其目的可想而知。

袁術坐在主位之上,下方坐滿了人。

左手邊是謀士:閻象、袁渙、楊弘、田豐、許攸等,右手邊則是武將:鞠義,紀靈、張勳、文醜、橋蕤、郭圖等等。

這些人中,一部分是袁家舊部,一部分是涉及各種大案要案為天下所不容,還有些是不得已,也有不少是為了追逐名利而來。

袁術坐的筆直,一臉肅容威嚴,環顧著人才濟濟的大堂,心中豪情萬丈。

他手握佩劍,沉聲道:“許攸諫言,當東取徐州,擴充實力。袁渙等諫言,宜直取洛陽,改天換日,以立不朽功業!諸位,暢所欲言。”

許攸坐在下麵,斜眼注視著袁術,見他不同往日,身在主位,不怒自威,與往日大不相同,心裡忿忿不平。

想當初在洛陽時,這袁術雖是袁家嫡子,卻又是無能之輩,今日如何能做他的主公?

閻象抬手,沉聲道:“主公,那公孫瓚不值一提。但朝廷在轘轅關布置了兩萬大軍,洛陽城內還有數萬,恐不是易取,倘是久攻不下,將不可挽回!”

袁術神情不動,道:“這也是我之所慮。”

攻不下洛陽城,荊州、徐州等伺機而動,很容易會將袁術老家給偷了。

紀靈站起來,抬手朗聲道:“袁公,給我一萬人,我將徐州獻給袁公!”

麴義輕鬆擊敗了幽州名將公孫瓚,聲望正隆,意氣風發,跟著起身,道:“袁公,我不需一萬,隻要五千!區區陶謙,必納城來降!”

其他人紛紛跟著請命,仿佛徐州對他們來說,簡直如探囊取物一般。

田豐,許攸等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袁術見著,麵色不動,看向許攸,微笑著道:“子遠,你以為,該如何拿下徐州?”

許攸見袁術采納他的意見,剛才的忿忿陡然消失,大笑著抬手道:“主公,徐州地窄人稠,物資富饒,那陶謙不知善用,兵不過兩萬,將不過二三,分散各處,合該為主公所取。當分兵兩路,令其首尾不能相顧,最遲一月,徐州必入主公囊中!”

田豐瞥了他一眼,暗自皺眉。

陶謙並非是大才,盛世時可為一方牧守,亂世之中,徒為魚肉。

“好!”

袁術神色一定,沉聲道:“依許攸之意,紀靈、麴義各率五千精兵取徐州。本公在此,製衡董卓老賊!”

“末將領命!”紀靈、麴義大喜,抱拳後退,滿臉自信。

許攸見著,麵露得意,掃了眼田豐等人,心裡嗤笑:皆是無名之輩,我許攸,終是要出頭的!

“主公!”

麴義、紀靈還沒出門,一個士卒急匆匆跑過來,道:“啟稟主公,董卓遣派華雄領兵五千,前來叫陣!”

“好個老賊!”

袁術猛的拍案而起,大喝道:“文醜,命你點兵五千,即刻迎戰,隻準勝,不許敗!”

“末將領命!”

文醜起身,接過將令,朗聲應道。

他叫文醜,但並不醜,反而十分英俊,大步出了門,點齊兵馬,徑直迎上了華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