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離間(1 / 2)

漢家功業 官笙 9295 字 9個月前

第167章 離間

三天之後。

劉辯在書房內,咬著湯餅,認真的看著荀彧的奏本。

荀彧這道奏本,將朝廷的政務囊括了在一起,設立了目標,確立了方式方法,將本來散亂的各項事務進行統籌,對於尚書台各級機構的責任、權責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

這比他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好了不知道多少,令劉辯有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通暢感。

他雙眼大睜,一字一句的盯著,看著。

潘隱見劉辯這般認真,廢寢忘食,暗自詫異。

劉辯咬著湯餅,忽然想到了什麼,抬頭看向潘隱,含混的喊道:“命劉表入侍中廬。”

“是。”潘隱連忙應著道。

劉辯又低頭看著奏本,拿起筆,寫著、記錄著。

“啟稟陛下,不其侯、陽安長公主求見。”忽然間,門外出現一個小黃門道。

劉辯眉頭一皺,旋即鬆開,道:“宣。”

“是。”小黃門應著,小碎步退去。

不多時,一個頗為高大,渾身書卷氣的中年人出現在門口,旋即是一身精致華服,很是雍容的三十出頭的婦人。

劉辯審視著兩人,心道:這就是伏完與陽安長公主?

兩人也在暗暗打量著劉辯,這位陛下繼位以來,朝野惶惶不安,至今難以消散。

迎著劉辯的目光,兩人連忙低頭,快步進來,伏完抬手道:“臣不其侯伏完,參見陛下。”

陽安長公主跟著屈身見禮。

劉辯笑著從書桌內走出來,道:“都是一家人,免禮,坐下敘話。”

陽安長公主從桓帝來算,是劉辯的姑姑。

伏完躬著身,目送劉辯走向不遠處的小桌,暗暗組織著措辭。

三人分賓主坐好,劉辯看著伏完道:“伏卿家可是罕見進宮,是有什麼事情嗎?”

陽安長公主皺眉,餘光在伏完身上。

伏完本還想客套一番,見劉辯開門見山,故作猶豫片刻,道:“陛下,是這樣,小女,早有婚配,入宮……有些不妥。”

劉辯神色不動,眼神在兩人臉上梭巡,旋即笑著道:“怎麼了?卿家也為謠言所擾?認為朕猜忌協弟?”

“臣不敢。”伏完連忙躬身道。

陽安長公主跟著,神色慌張。

他們原本認為,是劉辯選秀,哪裡會料到,他們的女兒突然被指婚給了劉協!

劉協在朝野中,是一個‘麻煩人’,無數人都在猜想這位什麼時候會突然因病‘暴斃’。

伏完與陽安長公主自然不肯將寶貝女兒嫁給劉協,等著被牽累,最好結果都是守活寡!

劉辯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悠然一笑,道:“沒有的事情,伏卿家與長公主不用想那麼多。劉協與伏壽,朕會親自指婚。另外,伏卿家,出任禦史丞。”

伏完一怔,表情有些不知所以,反應失措。

禦史台,在理論上,是以禦史大夫為主官,而後是禦史中丞與禦史丞,隨著禦史大夫改為大司空,位列三公,禦史台的實權便落到了禦史中丞手中,號稱‘台長’,而禦史丞則‘主內’。

伏完在去年轟轟烈烈的‘裁剪冗官’中,被‘停薪留職’,掛的是太散大夫的虛銜。

伏完確實有封侯拜相的‘野心’,但絕不是在這種時候!

他剛要張嘴,劉辯又道:“兼任大鴻臚。”

這次不止是伏完怔住,陽安長公主也愣了下,表情開始遲疑了。

禦史丞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位置,還不如九卿佐官,可大鴻臚卻是實實在在的九卿!

在九卿削的削,裁撤的裁撤,唯有大鴻臚不一樣,大鴻臚的權責非但沒有削減,反而增加了。

主要負責的是對異族的來往、接待、管理等,還承接了被裁撤的少府的一部分權責,比如管理一部分皇家莊園、禦林苑等。

劉辯注視著他們的表情,道:“伏卿家,長公主,去見一見祖母吧,已經定下的事情,莫要再議。過幾日,伏卿家代朕去一趟沛縣,督促董卓用兵。”

伏完登時頭皮發麻,現在是一點都不猶豫了,萬分不同意他女兒與劉協的婚事,低著頭,一個勁的給陽安長公主示意。

陽安長公主自然清楚這裡麵的危險,連忙道:“陛下,小女……”

劉辯拿起茶杯,微笑著的看著陽安長公主。

這位張嘴出口的話,硬生生的止住了。

伏完目中一片苦澀,早知道,就不來這一趟了。

劉辯喝了口茶,道:“朕聽說,在徐州,彭城相劉備與平虜校尉呂布有些矛盾,卿家代朕去調解一下,以國事為重,切莫意氣用事。”

從陶謙的奏本來看,劉備與呂布在追擊紀靈、鞠義的途中發生了矛盾,差點火並。

伏完聽到這個,緊繃的臉色稍鬆,好像,也不是要‘收拾’他的意思。

“陛下,渤海王與廷尉鐘繇求見。”這時,潘隱站在門口道。

劉辯嗯了一聲,道:“宣。”

伏完與陽安長公主對視一眼,兩人無聲行禮,起身立到一旁。

劉協、鐘繇一前一後進來,兩人瞥見伏完與陽安長公主在,神情各異,抬手行禮道:“臣等參見陛下。”

劉辯看著兩人,不顯生疏的道:“免禮,都坐吧。”

“謝陛下。”四個人按次序坐好。

劉辯拎起茶壺,給劉協倒茶,道:“去過廷尉府了?”

劉協看著劉辯手裡的茶杯,小臉暗暗繃緊,道:“是。鐘廷尉賢達能乾,處事用心,廷尉府井井有條,臣弟十分欽佩。”

鐘繇沒說話,隻是微微傾身。

劉辯伸手給鐘繇倒茶,道:“朕意在侍中廬每三日講經,皇弟與鐘卿家列席。”

劉協愣了下,侍中廬?講經?

鐘繇卻早就知道了,‘講經’隻是一個名頭,本質上還是為了避開紛雜的尚書台。

荀彧?

鐘繇心裡想著,他也看得出來,眼前的陛下,似乎對剛剛到京的荀彧格外重視,居然特意開侍中廬。

劉辯看著幾人的臉色,神情一肅,道:“朕已下旨給伏卿家,命他代朕前往沛縣,督促董卓進兵,協調荊、徐,豫三州兵馬,儘速撲滅袁術叛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