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滿腔抱負的王允(1 / 2)

漢家功業 官笙 9239 字 9個月前

第189章 滿腔抱負的王允

“何苗?”

景福殿中,劉辯剛剛洗澡出來,還在擦著頭發,便聽到潘隱的稟報。

潘隱躬著身,道:“是。何將軍是前日進京的,滿京城的轉悠,京中達官貴人的府邸,幾乎去遍了。”

劉辯甩著頭發,雙手背後的紮著,望著宮外的大太陽,道:“都去了哪裡?”

潘隱神色不動,心裡暗緊,道:“丞相,王公府邸都去了。吏曹荀尚書在門口恰好遇到了。”

劉辯眉頭一挑,嗬笑道:“這前朝的餘孽,時不時就要冒出來。”

聽到劉辯用‘餘孽’形容何苗,潘隱不自覺的躬身,眼神不安一閃而過。

何苗到底是眼前陛下的親舅舅,何太後的親哥。

在何進‘致仕’後,何苗也跟著‘辭官’,而後在‘裁減冗官’中,所謂的‘車騎將軍府’被一掃而空,何苗現在是無官無職。

稱呼‘將軍’,多是出於客套。

“冀州?”

劉辯紮好頭發,雙眼微眯,淡淡道:“近來想去冀州的人有點多啊。”

潘隱沒說話,確實不少,從郡守到縣令,不下二十人。

根本原因,是因為鹽政。

這裡麵所涉及的錢、權,太過誘人!

連躲了一年多的何苗也突然冒出來,想要分一杯羹!

“那蹇碩還沒找到嗎?”劉辯忽然看向潘隱道。

何苗是‘外戚’一黨的餘孽,而蹇碩則是閹黨的餘孽。

去年曾在汝南冒過一次頭,皇甫堅長追查好一陣子後,又憑空消失了。

潘隱越發緊張了,語氣小心謹慎,道:“回陛下,有人說在九江見過,也有人說在袁術軍中,不論是皇城府還是黃門北寺獄,都沒有查到實證。”

“有意思了。”

劉辯雙眼半眯,笑容和煦。

潘隱低頭不語。

片刻後,劉辯轉身走向書房,道:“先辦劉協的大婚吧。”

潘隱應著,亦步亦趨的跟著。

幾天後,侍中廬。

劉辯衝了個冷水澡,並沒有認真紮頭發,有些披散的坐在主位之上,與荀彧,荀攸,鐘繇,蔡邕四人議事。

荀彧手裡托著一道奏本,道:“陛下,各州郡的奏本已經上來,經過臣的等仔細核算,北方各州,並、司隸、兗,豫、青、幽六州,耕種麵積總體接近一半。冀州因為還在與黑山軍交戰,是以難以計算。益州沒有上奏。豫,徐,荊,揚,交趾暫且沒有統算。”

劉辯思索著這個數字,麵色不動,輕輕點頭,道:“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青州的局勢基本上穩定了,兗州的匪亂要儘早肅清。清丈田畝,戶丁登記也要加快。”

總體來說,大漢朝現在最穩定的便是四個地方,司隸,並州,兗州以及一個益州。

荀攸應著,道:“陛下,兗州的補缺還在完善,‘新製’的推行還需要時間。”

劉辯嗯了聲,道:“不要太過急,慢慢來。青州的事,你們怎麼看?”

‘青州的事’,最主要的還是曹操。

除了他在青州‘欺壓士族’、‘強搶民田’、‘大肆屯兵’外,最關鍵的——是曹操手握十數萬兵馬,北海,東萊兩郡都在他手裡。

朝廷為此十分憂慮,擔心曹操擁兵自重,成為第二個董卓。

荀攸觀察著劉辯的臉色,見看不出什麼,故作沉吟的道:“陛下,曹將軍平定青州有功,當在合適的時候,調回京嘉獎。”

對於手握重兵,占據一地的將領,朝廷文官,向來是不信任的。

尤其是現在這種情形之下,真的分不清誰忠誰奸。

劉辯看向鐘繇,道:“鐘卿家怎麼看?”

鐘繇神情一肅,抬手道:“陛下,臣認為,應當再賞!”

蔡邕忍了半天,終於有機會了,插話道:“已經是征北將軍了,還怎麼賞?”

鐘繇瞥了他一眼,沉聲道:“陛下,官職不能的話,不妨他給他權力,將東萊,北海的所有權力,儘數托付給曹操!”

二荀麵露思索,鐘繇的意思很簡單,那便是施恩!

劉辯對於曹操,本身也不那麼放心,沉吟片刻,道:“好。那便給他臨機行事之權,再免兩州一年,不,兩年的賦稅!”

鐘繇見劉辯這般果斷,拜道:“陛下英明!”

劉辯擺了下手,道:“對於朝野彈劾操的奏本,一律留中不發。說說冀州吧。”

蔡邕沒想到,曹操這麼大事情,就這樣三言兩語的過去了,不由得小心起來,不再亂插嘴。

荀彧道:“陛下,張遼一萬五千人分守各個鹽場,應使君隻有一萬人,要應對數以萬計的黑山軍,恐力有未逮。陛下是否調派援軍?”

黑山軍裹挾了百萬計的百姓,能動用的兵馬,其實也不到十萬,而且十分分散。從冀州各個州縣進攻,應劭是疲於應付,非但不能清剿,連守城都十分艱難。

“再等等,”

劉辯道:“朝廷沒有多餘的兵馬可派了。朕要是說的是鹽政,近來很多人紮堆想去冀州。”

荀攸躬著身,目光遊移。他對這個最是明白了,這幾天,他收到了太多舉薦,其中還有何苗!

荀彧老成的臉上出現一絲肅色,抬手道:“陛下,鹽政一事,由戶曹直轄,這一點萬不可動。鹽政一旦脫離朝廷的管控,必將迅速崩潰,走回老路,朝廷的鹽稅用不了兩年將所剩無幾。”

劉辯坐直,沉聲道:“朕要說的也是這個。事關鹽政,任何人都不得插手。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什麼權貴,誰敢亂插手,朕便剁了他的手!”

“臣等領旨。”荀攸、荀彧齊齊抬手道。

鐘繇,蔡邕見劉辯這麼嚴肅,話語殺氣騰騰,不自覺的躬身。

劉辯嗯了一聲,伸手接過潘隱遞過來的茶杯,道:“今天就說這些。接下來朝廷的任務,便是辦好劉協的大婚,一定要熱鬨,轟轟烈烈。朕就這麼一個弟弟,不能寒磣。”

蔡邕連忙抬手,道:“回陛下,臣等已經布置妥當,定在八月十一,由太皇太後主婚,朝野恭賀。”

劉辯喝了口茶,微笑著道:“嗯,這是一件大喜事。這樣,再次大赦天下,另外,渤海國免稅三年。”

荀攸頓時會意,道:“是。臣今天便命輿情司準備好。”

劉協大婚越熱鬨,對袁術等叛亂的打擊越重。

“在卻非殿辦。”劉辯道。

蔡邕張口就想說著逾製,到了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