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皇甫堅長與趙雲
何太後,董太後這時也進來了,看著渾身通紅,皺皺巴巴的小家夥,神情各異。
何太後歡喜的不行,抱在懷裡,盯著小家夥,臉上笑開花,道:“這是我孫兒……跟辯兒小時候一模一樣……”
她激動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之前給劉辯安排那麼多女人,劉辯不喜歡,好不容易收了一個唐姬,肚子遲遲沒動靜,讓她憂心忡忡,又安排了不少,但劉辯碰都沒碰,以至於讓何太後產生了不好的猜測。
現在,大胖孫子終於在懷裡,何太後總算是長鬆一口氣。
董太後站在一旁,看著這個新生兒,心態有些複雜。
這個孩子的出生,意味著劉協徹底失去了機會,自然令她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
稍加寬慰的是,有了這個孩子,劉協失去機會的同時,危險性也大大降低,朝野不會對劉協虎視眈眈,整日想方設法的彈劾、構陷。
當然,最重要的是,劉辯的戒心將會少去大半!
而此時在門外,不止蔡邕在,楊彪,王允,荀攸,荀彧,鐘繇等人都來了,站在門口,臉上都帶著笑容,他們心裡全是長長鬆了口氣,心底長久以來壓著的大石,轟然落地了。
過了很久,劉辯抱著小家夥,在一眾人簇擁下走到門口。
“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一眾朝臣見著,紛紛抬手行禮,聲音朗朗,在永寧殿回蕩不休。
劉辯比所有人都高興,看著他們,大聲道:“賞!群臣放假三天,今晚大宴!”
“謝陛下!”
朝臣們同樣回應著,再次拜下。
劉辯沒有多說,交代幾句,讓潘隱安排,便又抱著小家夥回去。
群臣們聚集在一起,在內侍的指引下,三三兩兩,依依不舍的離開。
走在最前麵的是楊彪,而後是王允,皇甫嵩等人,所有人都帶著笑容,一臉和氣。
甚至於,楊彪還回頭,與王允寒暄了幾句。
王允漠然的臉上展露笑容,客套的抬手。
兩人之間還沒完全掀起的‘決戰’,在無聲無息中消弭不見。
朝臣們都很振奮,但最開心的,莫過於蔡邕了。
他走在人群中,並不顯眼,臉上卻充斥著誌得意滿,躊躇滿誌之色。
蔡邕本就好名,但在先帝時,鬱鬱不得誌,隻有一個小小‘議郎’傍身,空有偌大生猛,卻無處施展。
現在,他不止是太常,女兒更是誕下了皇長子!
按照大漢皇室傳統,用不了多久,他或許便能位極人臣,一展平身抱負!
蔡邕這邊正暢想著,身邊的同僚們好像突然會意過來,熱情的與他招呼,客套。
沒用多久,出永寧殿的人群,走向朱雀門的一大群人,分做了四部分。
楊彪領頭,有少量跟隨者。
隨後是孤零零的王允。
而後是荀攸,荀彧,鐘繇等四五人。
再後麵是一大群人,圍繞著蔡邕,主要以六曹侍郎、九卿少卿等為主,林林總總十多人。
潘隱很忙,忙著布置大宴的場所,又要跑去禦廚,然後是劉辯身前身後。
隨著皇長子的出生,整個皇宮如同過年,忙的一塌糊塗。
待等晚上,劉辯帶著小家夥出現在卻非殿,讓朝臣們親眼看過,便又送回後宮。
他與群臣開懷暢飲,比劉協大婚時還要熱鬨。
皇宮裡的喜慶,是會溢出的,洛陽城繼二連三的喜事,對於衝淡朝野各種齷齪是相當有用。
……
三天後,景福殿書房。
蔡邕站在劉辯對麵,介紹著遞過來的幾個字。
這是在給皇長子取名,劉辯坐在椅子上,盯著紙上的幾個字,實際上隻是盯著一個:紹。
“紹,可以。”
劉辯審視了好半晌,輕輕點頭道。
‘紹?’
蔡邕心中大動,連忙抬手道:“臣這便去通知宗正,錄入碟譜。”
劉辯嗯了一聲,從抽屜裡拿出一塊玉牌,上半部分是‘劉’字,下半部分是空的。
又看了眼‘紹’字,劉辯握著刻刀,小心翼翼的刻寫。
潘隱從外麵悄步進來,見劉辯神情專注,不敢打擾,無聲的又退了出去。
劉辯刻的極其認真,一絲一毫差錯不敢有。
這種玉極其珍貴,但凡錯一點便浪費了。
足足半個時辰,劉辯才停手,又吹吹、磨磨,小心的補全,力求完美。
直到劉辯放下刻刀,開始穿玉繩的時候,潘隱才小碎步過來,道:“陛下,六曹開始搬了。”
劉辯頭也不抬,道:“命典韋挑選三百禁衛,以護衛六曹等官衙。”
潘隱應著,又道:“陛下,禦史台那邊有聲音,請求禦史台也搬出皇宮。”
劉辯穿好玉帶,拎在眼前,仔細打量了一眼,很是滿意的點頭,與潘隱道:“怎麼樣?等羊兒大一點了,給他帶。”
羊兒?
潘隱一怔,旋即若有所悟的道:“陛下,殿下的乳名是羊兒嗎?”
劉辯目光都在玉牌上,道:“對,大名紹。”
‘紹?’
潘隱咀嚼著這個字的意思,心中暗凜,陪著笑道:“陛下親手所刻,殿下一定喜歡。”
紹——接續,繼承之意!
取‘紹’字為名,不言而喻!
劉辯抬頭看了他一眼,道:“禦史台不動。再傳話出去,不要再往宮裡送禮了。”
劉紹的出生,宮裡宮外很受震動,一些人開始以各種名義,往宮裡送禮。
不止是蔡文姬的永寧殿,包括了何太後的長樂宮都沒放過,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是,小人這就去傳話。”潘隱應著,便要轉身出去。
“再給尚書台傳話,做好秋收的準備。”劉辯將玉牌收入抽屜,又道。
潘隱急急轉過來,道:“是。”
等了會兒,見劉辯沒有其他吩咐,這才悄步退出去。
與此同時,尚書台裡亂作一團。
六曹等機構正在搬出宮,桌椅板**文奏疏等等,一大群人來來往往,地上十分雜亂,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場。
沒有動的隻有三個值房,楊彪,王允以及幾乎一直空著的董卓。
楊彪近來勤政不少,一大堆奏本在案桌上,分門彆類,一一批示。
而王允的值房相對安靜,埋頭案桌,奮筆疾書,碩大的‘裁減冗官’四個字異常醒目。
‘裁減冗官’工程量浩大,尤其是裡麵的細節,每一處都需要小心計算,仔細籌謀,王允沒有與禦史台,吏曹商議,準備一個人做出大框架,才會與吏曹,禦史台商議。
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麵還是陣陣吵鬨,王允麵沉如水,充耳不聞。
值房小吏推門而入,拎著茶壺過來,低聲道:“王公,要不要換個清淨地方?”
王允沒說話,埋頭書寫,餘光一掃,瞥見小吏手裡有一道奏本,漠然道:“什麼事?”
小吏倒好茶,這才遞過奏本,道:“王公,冀州應劭的奏本,請求朝廷增派援兵。”
王允筆頭一頓,接過奏本,疑惑道:“我記得,朝廷前後增兵一萬五千人了,還不夠嗎?”
待看完奏本,王允深深擰眉。
應劭奏本裡,言稱黑山軍數十萬,綿延整個冀州與幽州邊界,他求戰不能,前後失守,困守愁城,急需朝廷援兵。
王允對朝廷的情況十分了解,禁軍大營十萬大軍,幾乎儘數分散在北方各州,已經無兵可派。
唯一‘自由’點的,便是青州曹操。
但王允對曹操十分忌憚,在他看來,這個人狼顧鷹視,絕非善類!
不給他機會尚好,一旦令他坐大,將比董卓更危險!
思慮半晌,王允也沒有什麼辦法,道:“轉給丞相吧。”
小吏應著,帶著奏本退出值房。
到了楊彪手裡,楊彪同樣沒辦法,又轉給大司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