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對於曹操的默契(2 / 2)

漢家功業 官笙 8856 字 9個月前

他抬頭看向劉辯,迎著劉辯的目光,慢慢低頭,沉默再三,道:“陛下,臣……”

“好了,”

劉辯擺了擺手,笑著道:“也沒什麼好爭的,曹操的事,這也一直在查,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朕還是信他的。這樣吧,調他為右司馬的計劃不變。他不會是大司馬,但可以統管大司馬府的事務。二位卿家,這樣如何?”

荀彧猶豫著,沒辦法說出反對聲。

劉虞想了想,抬手道:“微臣謝陛下。”

解決了曹操的事,劉辯迅速轉移話題,道:“丞相,五鬥米教,你想好怎麼處置了?”

荀彧暗中吸了口氣,也隻能放下曹操的事,抬手道:“是。臣認為應當速戰速決,不宜拖延。”

劉辯想了又想,道:“可以處置,但不是封禁。我朝對於積極向上的宗教,還是秉持寬容之策。一切宗教,隻要合乎律法,便允準傳教、發展。丞相處理這件事,要有理有據,不可一刀切,不能波及無辜,不能傷害宗教的未來發展。”

荀彧仔細品味著劉辯的話,片刻後,道:“是,臣明白了。”

劉辯點點頭,而後看向劉虞。

荀彧似乎有所明悟,抬手道:“臣,告退。”

劉辯目送著荀彧的背影,與潘隱道:“搬兩把椅子來,朕與劉卿家坐一會兒。”

劉虞本來還想說話,聞言隻能躬身。

不多時,兩把椅子擺在小橋上,劉辯坐在橋邊,劉虞稍後一點。

劉辯看著手裡的魚餌,道:“卿家覺得,除了曹操,何人還能擔任大司馬?”

劉虞聞言一怔,繼而有些愣神。

他仔細算了算,仿佛除了曹操外,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合適的。

雖然當今陛下繼位後,著力提拔‘年輕人’,可明顯還沒有人有足夠的資格,擔任大司馬。

再看尚書台,荀彧,荀攸,鐘繇都是年輕後輩,在聲望上,相比靈帝時的那些人,都差的太遠!

“朕需要時間。”劉辯扔著魚餌道。

劉虞張了張嘴,沒有發出聲音。

“劉備不日入京,卿家有空,提攜他一下。”劉辯道。

劉虞聽懂了,想起了盧植臨終前提攜曹操的事,繼而道:“臣明白了。劉備寬仁,知兵堅韌,是合乎大司馬的人選。”

“卿家,”

劉辯忽然回頭,目光怪異的道:“在朕看來,曹操其實是適合丞相,但早年前,他與朕有約定,為功業願躍馬疆場,而不是文官一路。”

劉虞也知道這件事,沉吟一陣,道:“陛下,是想再設大將軍?”

劉辯眉頭一挑,笑了笑,轉過頭,道:“不會。朕隨口一說。公孫度倒也合適去遼東,最多是疥癬之疾,但至少能為朝廷拖延出四五年時間。至於曹操,卿家的奏本朕看過了,也查過了,他的那些錢糧出處……沒查出來。”

連陛下都沒查出來?

劉虞臉色微變,沉聲道:“陛下,曹操之能,當今天下無出其右,不能不用,但也需警惕把控,放在洛陽是為最恰當之選。”

劉辯神情古怪起來。

在不知不覺間,君臣、尚書台與大司馬府、朝野達成了對曹操‘無比警惕’的默契。

另一邊,尚書台裡在召開秘密會議。

等眾人聽完荀彧的轉述,鐘繇若有所思的道:“陛下還是有意立國教的,隻是這五鬥米教太過不堪,所以看不上。”

荀攸道:“那便先禮後兵,將宗教這一塊交給禮曹、太常寺來管,命他發布管理細則,而後要求五鬥米教交出會眾名單,而後是錢糧進出賬簿。”

陳宮在一旁靜靜聽著,道:“那,對那十萬教眾,該如何處置?”

十萬人,可不是小數目,一旦鬨起來,就是大事!

洛陽京畿之地,一個不好就後果難料,是在座都背不起的黑鍋。

“先誅首惡!”

荀彧語氣果斷,道:“先抓了張魯等人,而後命他們認罪,解散五鬥米教,對於頑固不從者,殺雞儆猴。”

陳宮還是覺得不妥,道:“丞相,還須有萬全之策。禁軍、羽林軍必須確保不會被裹挾生變,而後是朝廷百官。”

禁軍要是生變,那簡直不可想象!

但對於這一點,荀彧一點都不擔心,他不相信宮裡會對五鬥米教一點沒有警覺,也不信那張魯能夠策動禁軍!

“是須以防萬一,”

荀彧道:“羽林軍是歸於大司馬府,我待會兒再去見大司馬,請他配合。”

陳宮這才放心,道:“丞相,此事須密,萬不可走漏風聲。”

荀彧與陳宮見了很多次,這才發現,這個人心思縝密,考慮周全,點頭道:“好。公達,你去太常寺,與他們說,要他們迅速發文給五鬥米教,三天之內,必須交出來。陳宮,你命人監視五鬥米教,尤其是張魯等人,他們的行蹤一定要查仔細,不可大意!”

“遵命!”荀攸,陳宮立即應道。

“還有一個事。”鐘繇抬頭與荀彧對視道。

荀彧旋即沉吟起來,道:“那盧氏與陛下沒什麼關係。”

“那太後呢?”鐘繇道。

張魯的五鬥米教之所以能發展迅猛到這種程度,就是因為那張魯之母盧氏進宮為何太後治病,得了何太後的歡喜,而今還住在宮裡。

要是他們這邊對張魯動手,何太後突然插手進來,他們怎麼辦?

荀攸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冷聲道:“我看,先找機會,將那盧氏抓了,事後如果何太後追問,再放出來便是!”

陳宮皺眉,卻又沒有反駁。

荀攸與荀彧不同,與荀彧說話,隻要有理有據,當麵直噴都行。可荀攸不一樣,這個人會記仇,會報複!

鐘繇搖頭,道:“不可!這件事事關重大,萬不可橫生枝節!”

左思右想,鐘繇與荀彧道:“我看,還是與太後明言為好。”

荀攸直接反對,道:“太後聽不進,反而走漏風聲又當如何?”

荀彧見他們又要吵起來,打斷他們道:“還有三天的準備時間,莫要著急,太後屆時真的插手,我來應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