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重複的曆史(1 / 2)

漢家功業 官笙 8780 字 9個月前

第386章 重複的曆史

曹操說服了王朗,而且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劉辯雙眼眯起,靜靜看著門外,笑嗬嗬的道:“看來,朕對諸位卿家還是了解不夠啊。”

潘隱,徐衍,盧毓等人低著頭,不敢接茬。

劉協躬身更多,後背隱隱發冷。

這麼多年相處下來,他已經對這位皇兄有所了解。

這是一位表麵看似春風和煦,實則內心陰沉,對皇權有著絕對把控欲的皇帝!

臣子在他的控製範圍內,即便上天,他也不在意,依舊雙眼溫和,溫聲細語。可一旦超出了控製範圍,各種手段壓迫之下,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曹操本就諸多非議加身,劉協不相信劉辯對曹操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曹操在這麼多時間內說服了王朗,是不是表示,曹操與楊家悄悄勾連上了?

四世三公的楊家雖然在權力上比如以往的袁家,可在現今的朝野中,楊家的聲望是無人可比的,一枝獨秀!

這要是楊黨與‘潁川黨’公然對峙,發起新一輪黨爭……劉協心裡打了一個寒顫,不敢深想!

劉辯輕輕喝了口茶,揮了揮手。

盧毓,徐衍以及劉協抬手,大氣不敢喘的悄步退了出去。

在嘉德殿外,曹操與王朗分彆,目送著他進入了尚書台的會議廳。

曹操頓足片刻,穿過嘉德殿前,徑直回轉大司馬府。

他腳步不停,絡腮胡滿臉,看不出什麼表情。

來到大司馬府前,一身潔白長衣的賈詡已經在等著了,待等曹操到跟前,第一句話就是:“將軍,這是冒了天大之危險了。”

曹操回頭看了眼靜謐的嘉德殿,語氣平淡道:“我是在為陛下分憂。”

賈詡向來沒有什麼表情,神態始終如一,道:“陛下未必樂見你這麼做。而且,定然會引來‘潁川黨’的忌恨,王廷尉也不見得領將軍的情。”

曹操注視著嘉德殿良久,摸了摸胡須,轉而道:“進去吧。”

他不喜歡賈詡。

賈詡這個人總是點到即止,仿佛藏了無數心思,不像郭嘉,即便藏了什麼,也藏的坦坦蕩蕩,令曹操心裡舒服,不會有絲毫懷疑。

賈詡是人精,很清楚曹操不喜歡他,這對賈詡來說並不重要,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尚書台的偏房內,等荀彧,鐘繇,荀攸三人得知曹操說服了王朗,神情都不太好。

荀攸本就一肚子火,眼神冰的道:“大司馬不是要將曹操放出京嗎?我看,得儘早了。”

鐘繇這次不反對了,與荀彧道:“丞相,還得摸一摸王朗,看看他們到底想乾什麼。”

荀彧輕輕點點頭,麵若有所思。

他倒是不擔心楊彪複出,搶班奪權,而是在思考,王朗突然跳出來反對背後的目的,以及他們是否成為‘新政’的阻礙。

“先完成今天的事情。”

片刻之後,荀彧起身道。

鐘繇,荀攸也沒有多說,跟著起身。他們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完成‘建安五年施政綱要’在大議上通過。

他們這位陛下很多地方與先帝迥異,但不喜歡開朝會是一樣。

當今陛下登基五六年了,開過的朝會屈指可數。

荀彧,鐘繇,荀攸三人進入會議室,立即迎來了所有人的目光。

司馬儁,皇甫堅壽,陳宮等人注視著三人,想從他們臉上看出什麼。

因為王朗先一步他們進來,神態輕鬆,似乎還有一絲微笑。

他們,達成了什麼秘密約定?

不止是他們,哪怕在場的‘潁川黨’成員,心裡也狐疑不定,猜測不斷。

荀彧坐下,不怒自威,道:“關於三法司一事,暫且跳過,尚書台要從長計議。接下來,我們討論關於‘清丈田畝、戶丁登記’以及劃地給無地、少地庶民一事,諸位有何看法?”

一眾人不言不語,目光在荀彧、荀攸,鐘繇身上轉悠。

這些事情,是戶曹的事,也就是丞相荀彧的責任,也是‘新政’計劃最難啃的骨頭之一。

彆人推都來不及,誰想牽扯其中?

是以,會議廳不出意外的一片安靜,沒人吱聲。

荀彧等了一陣,微微點頭,道:“那這一項便過了。諸位同僚,還有其他異議,現在可以提出來,如果沒有,明日本相便會代表朝廷,上呈陛下。”

整個議事廳的高官們聞言,相互對視,不消片刻又竊竊私語。

荀彧神情不動,耐著心等待著。

今天的會議內容都十分敏感,雖然他們以迂回的方式拋開了‘土地問題’,可其他問題同樣嚴肅。

荀攸坐在劉協邊上,麵無表情,雙眼卻十分冷漠,時不時掃過王朗等人。

劉協繼續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對會議廳裡的暗湧完全無所覺。

皇甫堅壽、陳宮,司馬儁等人並沒有交頭接耳,作沉默狀、狀有所思、若瞌睡,對荀彧的話仿佛沒有聽到。

好一陣子過去,鐘繇轉過頭,淡淡道:“有何說話,尚書台議事,如此吵鬨,成何體統?”

眾人頓時息聲,齊齊抬手道:“下官等均無異議。”

荀彧嗯了一聲,淡淡道:“那便具本附議吧。”

在一旁負責記錄的盧毓聽著,愣了又愣,劍拔弩張的氣氛,就到這裡戛然而止了?

很快盧毓恢複平靜,將早就準備的一道道奏本,挨個分發給在座的高官們。

高官們仔細看完,是他們的本曹、寺的‘新政’內容,便拿筆署名、蓋印。

盧毓又一個個親自收攏、核驗好,轉交給荀彧。

荀彧放到一旁,神情越發威嚴,道:“諸事已定,明年正月初十頒布改元詔書,屆時,各曹、寺及有司,要戮力同心,清除弊政,推行‘新政’,再興大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