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蹭著對方當一名兒童演員,其實並不是什麼好選擇。
所謂的兒童演員,又有幾個能善終的?
利塞爾-馬修斯?
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姐?
抱歉,她的身家,可不是拍戲拍出來的。
除了她們以外,奧爾森姐妹也是一樣。
你不會真的以為,她們僅憑自己的人氣,就敢和有線電視網叫板,拿回自己的肖像版權吧?
但即便如此,她們能乾涉的,也不多。
她們若是真的掌控雷電,那羅蘭的前世,奧妹也就不可能依靠獨立電影,起家了。
商業才是好萊塢的核心,就算你演技再好,沒有商業,九成以上,都會被歸於小眾。
況且,肯讓十歲乃至更小的孩子去混娛樂圈的人,除了演藝世家出生,和本就有著人脈優勢的世家子以外,其他的家庭,不就是為了恰爛飯麼?
真以為人人都是小馬哥?
普通家庭,多財多億?
兒童演員的父母大多利益熏心,隻想著撈錢,年入百萬童模被踢事件層出不窮,但那也隻是報道而出的冰山一角罷了,除非家境殷實之人,不然誰會在意孩子們的感受?
那些影視劇作品也是一樣,兒童更多隻是調劑品而已。
就像是分類明確的chick flick一樣。
愛上萊昂的瑪蒂爾達?
這種角色可是少得可憐。
而這,偏偏就是最為致命的地方。
前世的羅蘭大學學的的確是表演,演過撒潑打諢的神經病,演過鄉土氣息的手藝人,演過逼格頗高的大反派,但就是沒有演過小孩。
除非是像侯祥那樣的特殊案例,不然的話,讓人高馬大的大人反串小孩的表演,劇本中基本上都會加上一個精神病的背景,而演員琢磨研究的,其實是智商降低之後的心理認知障礙,除了六一兒童節,又有多少成年人能夠扮演小孩?
經曆了世俗之後,純真便會隨之消失,這是一種不可逆的行為,如若不是身體、心理、人生經曆這三重因素,兒童演員這種特行分類,又為何會出現呢?
就和王晶在《圓桌派》裡解釋星爺為什麼不親自上陣去演《新喜劇之王》一樣:一個人到了某一個年齡,就做不了以前年輕時做的事情,不是有包袱,不是不想演,而是很違和。
這是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雙重抗拒。
所以,這就很尷尬了。
失去了孩童的天賦後,就算他能無視幼稚,那種純靠賣萌的背景板角色,他演起來,依舊會不協調,就算大衛叔叔和加耐蒂阿姨幫他爭取到了試鏡,最終,十有**也會被刷掉。
而那種讓兒童模仿大人的‘理智向’角色,或者是本就需要一定表演張力的喜劇角色,這些適合他的東西,往往又是相對重要的兒童主角。
至於主角這種東西?
甭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兒童主角都是資本操控的產物。
在這個年代,除非他和格溫妮絲-帕特洛一樣,有個想要挑戰壟斷規則的教父,不然的話,即便有奧爾森夫婦的裙帶關係,想要拿個主角試鏡,那都是在吃屁。
雖然資源和他的老本行高度重合,但他其實也並不傾向於,以現在這個年歲,入行。
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解決星爺、金-凱瑞等人都沒法越過的違和上,還不如多花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他腦子裡裝著的,可是寶藏。
想辦法找到原始資本,然後將寶藏挖出來,這可比去當兒童背景板,有意思多了!
當然了
奧爾森夫婦畢竟也是好心。
他們隻是希望,羅蘭能夠走出那段陰影。
不僅如此,在未來的幾年裡,他們都會是羅蘭的監護人。
在這種情況下,順著對方的心意,展示自己的正常,或許才是一個最為明智的選擇。
就隻是浪費一天而已,過了這天之後,他依舊可以規劃自己的人生。
與前世那種隨波逐流奮勇向上的活著不同,現在的他覺得,所有的一切,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