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映(2 / 2)

好萊塢往事 幸虧沒去 8671 字 2024-04-16

前世,他見多了什麼‘橫國女王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拍戲不休息,堅持不要替身’、‘高燒四十度仍舊工作,前往各地出席商業活動’、‘四十八度能唱能跳,舞台上儘展風采’等一係列敬業人設崩塌的事情,所以他對建立人設,又或者說是固定形象的行為,非常的反感——

但實際上,人設和形象,都沒有錯,錯的是賣弄和不自律。

人活在世,哪個沒有三兩麵具?

麵對上司、麵對下屬、麵對客戶,甚至是充滿了雞湯哲學的朋友圈,大家都是川劇高手。

樹立人設沒有錯,錯的是太愛裝了,裝過頭了,發力過猛,過猶不及。

但若是講述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所謂的反噬,壓根就不會出現。

更何況,現在能站出來說羅蘭優秀的家夥,都是哪些人?

羅賓-威廉姆斯、克裡斯-哥倫布、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當這些人在回憶拍攝過程,發現羅蘭這家夥是真能鬨騰時,形象,又或者說是人設,不就出來了嗎?而這種自己做,讓彆人說的方式,是最保險的……

因為在大眾看來,這是一群圈中很有威望的家夥,再用自己的信譽給你背書。

羅蘭不需要自己張嘴,事情就已經做完了,而他接下來需要做的,其實就是——

商業互吹了。

自己人捧自己人嘛!

隻要強調事實基礎,又有哪個人,挑得出毛病?

這也是猶太幫為啥很少在形象上出問題的真因。

做得好的,我們有幕後花絮佐證,不能被世人所知的,我們有Tony老師!

隻要孫·魚市巨子·亦諧的兄弟黃·專業解說·東來不發功,那就不用慌~

…………

最後兩周的衝刺宣傳,轉瞬即逝,當影院門口貼上《小鬼當家2》的巨幅海報,左右兩邊擺放著解說展架時,感恩節,也悄然到來。

至於為啥《小鬼當家》係列,《聖誕怪傑》,《聖誕精靈》,《聖誕老人》這些聖誕電影不放在真正的聖誕檔上映,這其實也是有說道的。

一來,是真正的聖誕檔期和金球、奧斯卡的宣傳月高度重合,若是擠在那個時候上映,就容易出現各方媒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麵。

你想掙錢,彆人想拿獎掙錢,在這種情況下,不就是你扇我一巴掌,我給你一拳頭嘛?

大家都是商人,大家都要賺錢,既然如此,我們兩個分類不同的鬥什麼呢?

腦子有泡啊!

還不如各退一步,擁有感恩節的十一月,讓商業片收割票房,而準備衝獎的藝術片,在十二月上映,刷著口碑唱著歌,大家誰都不耽誤。

二來,是真正的聖誕檔期,那就是給孩子們玩的!

聖誕電影,聖誕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在給孩子們畫大餅啊!

在聖誕節之前上映,相信有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們可以對著窗戶,學模學樣的祈求聖誕老人,讓自己成為羅蘭一樣的帥嗶,而節後上映,那孩子們可就是錯過一天,再等一年了!

如此一來,在媒體消息的轟炸下,感恩節早上九點左右,各地影城的大門剛開還沒一會兒呢,那些精力旺盛的孩子們便拖著自己的爹媽,衝進了影城。

和九零年那種依靠《終結者2》,依靠詹姆斯-卡梅隆和阿諾德-施瓦辛格炒作出熱度的情況不同,今年,人們的目標就是羅蘭,而隨著孩子們的湧入,各家影城門口,甚至響起了一種魔性的節奏曲——‘不要九九八,不要八八八,隻要四塊八,羅蘭抱回家。’

孩子們眼裡的喜歡,是毫無道理的。

可能是有趣,可能是好玩,也有可能是逗比,但甭管怎麼說,能在上午開場就來的家夥,基本上都是羅蘭的‘死忠粉’——好吧,更多人是見識過《小鬼當家》和《終結者2》的火爆,而懶得在寒冷的大晚上排隊和人搶位置……

上午看電影,下午去購物,晚上回家吃火雞,生活多麼美好啊!

可不管是何種緣由,一大家子全體出動,擠進影院捧場,那就是一件好事情。

而電影本身嘛,自然也是符合他們的期待。

《小鬼當家2》和《小鬼當家》在劇情上極其的相似:第一部裡麵,給予主角凱文人生啟迪的乃是鄰居老頭,而第二部裡麵,直接就換成了喂鴿子的女人;第一部裡麵,主角凱文被留在了家中,而第二部裡麵,則是在紐約逗留;第一部裡麵,凱文在麵對竊賊時,先是害怕,然後才想著反擊,而第二部裡麵,凱文的狀況,也是依舊……

說得難聽一點,這其實就像《戰狼2》一樣,我抄我自己,不僅劇本的敘事流程和前作相同,就連裡麵的梗,也極其類似,你要是非得挖掘深度,那不好意思,整部電影的內涵和前作沒啥區彆,唯一有所改變的,其實就是凱文的心境:第一部裡麵,凱文發現自己獨自在家時,整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但第二部,當凱文得知,自己又和家人走散了時,那種有所經曆,有所準備,自我成長的獨立,就是最大的改變……

從最初的進入商店買個東西都要擔心被收銀員懷疑,到現在的自如暢玩紐約城,那種時隔兩年,肉眼可見的成長,就已經能夠滿足孩子們最大的暢想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有趣。

孩子們,不想當福爾摩斯,懸疑驚悚,隻會讓他們說No。

而大人們嘛,水平不同,但不論是隻想快樂的普通人,還是有著藝術追求的高級知識分子,在帶著自己的孩子走進影院後,他們也不會去糾結劇情上的Bug。

驅使他們走進影院的,是陪孩子們看電影的念頭,是合家歡的念頭,是一起快樂度過感恩節的念頭,既然如此,隻要孩子們滿意,他們不就不會在意。

更何況,如果真的要和同事交談,他們會交談電影本身嘛?

很少!

他們會說‘我感恩節帶孩子去看了《小鬼當家2》,你們去了嗎?’,又或者是‘我家裡那些小的非常喜歡羅蘭-艾倫,還買了影院出售的同款羽絨服,害我多花了兩百多刀!’。

他們可能不會真的喜歡,但絕對會充滿善意的無奈抱怨。

因為最開始的驅動點,就沒讓他們抱有無上期待。

這是件好事嗎?

對於藝術電影而言,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但對於合家歡的爆米花而言,電影已經成功了。

可惜——

甭管哪個年代,都有鍵盤俠的存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