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在《神秘海域》係列的設定裡,內森-德雷克就是英國著名私掠船主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後代,因此,內森-德雷克的第一個故事才會和爵士老爺搜尋的黃金城有關。
而正是因為和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相掛鉤,所以能夠展開的故事也有很多。
等凱特確認丈夫的想法和自己的猜測無異後,她又道:“如果你用德雷克這個名字的話,那與之有關的劇情可以擴展到整個海洋啊!
作為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家夥,每個大洲,都留下了他的足記。”
“當然,用這種扇形構造法構建的故事,本來就是為了刻畫一個完整的世界。”
“可如果遊戲銷量不好怎麼辦?”
“你說的是哪個不好?”
“呃……如果是一開始就不好呢?”
“一開始就不好?那我們就可以止損啊!反正電影拍完了。”
“那如果是一開始好,做了幾代遊戲後,因為模式化的流程讓玩家不感興趣了呢?”
“那就讓內森-德雷克退休,換個人們感興趣的遊戲模式,換個主角,繼續尋寶。”
“可如果遊戲一直不溫不火,達不到製作電影的標準呢?”
“那也沒關係啊!隻要能成功的打造出《加勒比海盜》係列電影,那我們就是成功的!”
是的!
雖說構思很宏大,想法很美好,但這並不意味著羅蘭會冒進。
畢竟,電影宇宙不是那麼好打造的!
在羅蘭的前世,真正成功的,就隻有兩個,一個星戰,一個漫威。
除此之外,有衍生延續可能的,就隻有哈利-波特。
像變形金剛,中土世界,侏羅紀,那都隻能算是係列。
而環球的黑暗宇宙,華納的怪獸宇宙和dc擴展宇宙,那些作品,全都撲的和屎一樣。
一個宇宙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觀,它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個體,而是群像,星戰可以拿出天行者、漢-索洛和西斯黑暗尊主,漫威可以拿出鋼鐵俠、蜘蛛俠,其他的作品呢?
在沒有了哈利-波特以後,這個魔法世界迎來了最有魅力的格林德沃,但可惜,嚴謹的劇情讓它和路人無緣,將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觀眾拒之門外;
變形金剛組合起來都有魅力,但當拉一個時,又有幾個扛得起票房?
中土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扛得起單人電影;
侏羅紀也是如此,隻能按照係列拍;
黑暗宇宙裡的單人作品木乃伊連靚湯都帶不動;
怪獸宇宙就更簡單了,日係終究是日係;
而dc……
算了!
隻要華納無限內鬥,這玩意就不可能成功!
這種情況下,羅蘭隻要打出手中那張傑克-史派羅的牌,海盜係列就已經超越了黑暗宇宙和怪物宇宙,和變形金剛、中土世界、侏羅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而要是能通過遊戲,尋找到第二位富有人格魅力的海盜船長……
能和海盜宇宙競爭的,就隻有哈利-波特了!
而當第二位富有人格魅力的海盜船長在大銀幕上站穩腳跟時……
那追漫威趕星戰,將不再是夢!
所以說,就算《加勒比海盜》這個係列成功了,那也隻是一個電影宇宙的開端,如何將所有單人電影聯係在一起,才是創作者最為頭疼的事情。
在漫威裡,凱文-費奇用單人打怪升級,組團副本升級的方式將複仇者們集結在一起。
那在羅蘭所構想的海島宇宙裡,用遊戲這種線性追索模式發掘一名名海盜,將本沒有聯係的他們串聯在一塊兒,就成了一種可以嘗試的運作之法。
畢竟,海盜們沒法打怪升級。
而這種用遊戲串聯的揉擰,也會出現電影上的割裂。
就比如說,九大海盜同屬一個世界觀,但並不會見麵。
這種割裂,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它不會像《神奇動物在哪裡》和《哈利-波特》那樣深入捆綁,對沒有看過前作的觀眾非常友好,就像漫威係列一樣,單拉出來都能看。
而壞處是雖然同處一個世界觀,但王不見王的情況讓從頭追到尾的觀眾少了幾分親切。
不過,甭管好與壞,試了才知道!
如果不試,那誰也不知道這種構想是否成功。
當然了,能讓羅蘭有勇氣試的,還是因為現在的他底蘊太足。
畢竟,成熟的漫威和有衍生可能的哈利-波特都在他手上!
如此一來,這個因為腦洞碰撞而誕生的海盜宇宙如果成了,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而即便沒成,他也是贏家!
沒辦法,誰讓他領先了所有對手一個時代呢!
他有機會試錯!
彆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車尾燈吃灰!
哦不對……
彆人也沒機會看著他的車尾燈吃灰……
因為星戰在喬治-盧卡斯的手上,侏羅紀和變形金剛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手上,而中土世界和dc也還在他羅蘭-艾倫的手上!
有做宇宙基礎的ip都在他家後院裡,其他的家夥拿頭來比?
哎!
真寂寞啊!1603454549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m..,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