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說,和史蒂夫-喬布斯鬨矛盾了,和傑夫-貝佐斯吵架了,和拉裡-佩奇與謝爾蓋-布林打了一架,這種事情,他到底該幫誰?
幫大衛嘛,那是合情合理。
而幫其他人嘛……
那不也是合情合理?
所以在無法追究大衛責任的情況下,這種無條件信任的運營模式,那可是充滿了弊端,而若是凱特在某個事件上展現出了自己的理智,表示幫理不幫親時,那他和奧爾森家族,又該怎麼算?這種以人情搭建出來的生意,真的不好做!
如果說之前,羅蘭無法理解,一個家族企業想要發展的最好辦法,那就是引入成熟的外部管理者到底是什麼意思,那麼現在,他覺得自己或許明白了,為什麼高德曼家族、薩克斯家族、古根海姆家族要讓外人當管理了。
這不僅僅是吸納精英,更是……
延續。
像希爾頓家族的內鬥,讓米高梅的老板有機可乘;
而西格拉姆那邊的血親掌控,更是讓全球最大的酒業品牌直接消失;
當利益和感情混雜到一起時,那就是一筆糊塗賬。
沒人能夠解決,也沒人知道該怎麼解決。
“行,我知道了。”
思考再三,發現老婆一直在低頭吃飯不說話的羅蘭做出了決定。
扭頭看向大衛,那洋溢著感慨的麵龐上,寫滿了對親情的渴望。
在這種情況下,羅蘭覺得自己接下來的詢問可能有些多餘,但……
他還是問了出來,“大衛,你有什麼想法就直說,沒關係的。”
“我?”大衛揚了揚眉,道“我也想抱孩子。”
不僅如此,他還補了一句,“我想帶著的你孩子去你爸的墓園看看,然後告訴那個家夥,這是我的孫子,或許這樣,還能瞧見他直接掀開棺材板的一幕?”
“……”這種回應,弄得羅蘭是滿頭黑線。
下一秒,加耐蒂也抬起了胳膊,在老公的手臂上擰了一下,“瞎說什麼!”
如此情形,令大家夥會心一笑。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大家的目標,是一樣的。
…………
既然大家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那事情就好辦多了,大衛主動卸任各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等職務,讓其他人接手,而隨著他們的操作,暴雪的董事長換成了艾倫-阿德汗,首席執行官則是邁克-莫哈米;蘋果的首席執行官還是史蒂夫-喬布斯,同時,董事長的職務也甩給了他;除此之外,吉利德、亞馬遜、穀歌這三家公司他們雖未插手,但董事席位還是有的,所以在需要換人的情況下,邀請傑夫-貝佐斯擔任吉利德的董事,邀請艾倫-阿德汗擔任穀歌的董事,邀請邁克-莫哈米進入亞馬遜擔任董事,就成為了最簡單的換人。
即插即用的自己人多著呢!
根本就不用愁!
而在搞定這些事項的同時,魔獸影視那邊的處理方案,其實也是同樣的簡單粗暴。
反正都是皮包公司,讓誰擔任董事長都一樣。
既然伊芙琳-沃森乾得很棒,那給她升職不就完了嗎?
當然了,升職對於伊芙琳-沃森來說,那的確是個好消息,而在升職的同時,與羅蘭直接彙報的她也給羅蘭帶來了公司近期的一係列安排。
隨著資金的注入,籌備了一年的《加勒比海盜》即將開拍,去年年底才正式立項的《終結者3》現在也已經寫完了劇本,正式進入了人員備選階段。
這兩個消息對於羅蘭來說那就是正常,因為前者本就有著專業的製作團隊,甭管出什麼事情那都不用擔心,後者從一開始那就是個放養項目,甭管出啥事情,其實也不用擔心。
可除此之外,《紙牌屋》的籌備,就讓他驚喜了。
因為在他確認項目後的一周裡,這部劇的主創團隊,已經被找齊了。
從九零年開始,播出了十二年的《法律與秩序》的主創團隊被夢工廠拉了過來,導演傑斯-亞曆山大和編劇迪克-沃爾夫會參與《紙牌屋》的創作,並且專門負責其中兩集的拍攝。
《律師本色》的導演兼編劇大衛-凱利也同意加盟,為電影創作劇本,並且執掌鏡頭。
如果說,將隨便挑出其一,就能支撐一部收視率大爆的電視劇的主創集結在一起製作一部劇的行為有些奢侈,那麼當《監獄風雲》的導演和編劇湯姆-方塔納和《x檔案》的導演金-曼納斯和編劇弗蘭克-斯伯特尼也出現在主創團隊名錄中時,夢工廠想要將《紙牌屋》拍好的決心,那可是赤果果地展現在了羅蘭的麵前……
沒辦法,誰讓《法律與秩序》、《律師本色》、《x檔案》、《監獄風雲》那都是九十年代的爆款電視劇呢?
不僅如此,它們還是和《紙牌屋》相貼合的驚悚犯罪法律劇!
最重要的是,像迪克-沃爾夫,那還是後世《芝加哥警署》的編劇!
大衛-凱利之後更是創作出《波士頓法律》和《大小謊言》!
金-曼納斯最出名的作品並不是《x檔案》,而是《邪惡力量》!
在他們創作能力極其穩定的情況下,想要讓《紙牌屋》撲街,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羅蘭在翻了翻名錄之後,發現主創團隊裡麵,沒有大衛-芬奇的名字。
等他問過之後,他才知道,之前自己推薦的大衛-芬奇,被夢工廠給pass了。
“斯皮爾伯格先生說了,在電影方麵,大衛-芬奇還需要多多練習,現在這部《紙牌屋》,那是衝著收視率去的,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讓大衛-芬奇用鏡頭講述自己的懸疑。”
‘得嘞!’
這一解釋,讓羅蘭啞然失笑。
由於《紙牌屋》比前世提早出現了十年,所以創作方麵,都不能按照前世的標準進行衡量了,因為有不少導演和演員的生活境遇,並沒有達到這部劇的創作標準。
最典型的,其實就是大衛-芬奇。
在羅蘭的前世,大衛-芬奇在接手《紙牌屋》前,他的人生經曆,那可是坎坷的一嗶。
八三年到九零年,那是他的學習期,通過商業廣告和音樂v來磨練自己的導演技能。
而九零年到零零年,正式涉足電影行業的他雖然貢獻了不少深受後世觀眾好評的電影,人們可以瞧見那歸屬於他的突破,但在當時,他的電影其實隻有一部《七宗罪》是叫好又叫座的,除此之外,像《異形3》、《心理遊戲》,這些電影的評價那都是好壞參半。
再加之他隨便懟資方的暴脾氣,導致很多影業公司都不想和他合作。
如此一來,失業,就成為了他當時人生中的主基調。
為了活下去,他接了寶馬的廣告工作,也就是那個夥同亞利桑德羅-伊納裡圖、約翰-弗蘭克海默、anglee、蓋-裡奇、墨鏡王、喬-卡納漢、托尼-斯科特拍攝的《渾身是膽智多星》、《伏擊》、《抉擇》、《明星》、《跟蹤》、《實時引爆》、《打擊魔鬼》八部曲。
這筆收入,讓處於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的他獲得了喘息時間。
之後嘛,他更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甭管是出鏡,還是當製片人,隻要是能刷資方好感度的事情,他都乾,最後,才從派拉蒙那兒拿到投資,拍了《十二宮》。
緊接著便再接再厲,推出了《本傑明-巴頓奇事》、《社交網絡》、《龍紋身的女孩》……
而在這個階段,甭管外界給予他何種評價,他都不喜不悲。
沒和以前一樣懟人,也不接受外界的讚賞。
所以,每當有人好奇,大衛-芬奇為什麼會對大眾的評價展現出一種異於常人的平靜時,所謂的他有一顆大心臟的回答,那都是假的……
因他親身經曆過傳統媒體的惡評,互聯網的盛讚。
品嘗過從穀底攀至天堂,然後跌落地獄的落差。
在體驗了這一切後,他才能以平常心拍攝《紙牌屋》。
之後,又繼續製作了《消失的愛人》、《心靈獵人》。
雖說導演是一種非常吃天分的工作,但人生經曆才是讓各路導演笑到最後的法寶,而在沒有經曆過這一切時,很多人是拍不出他們日後的作品的,所以嘛……
當羅蘭得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不用對方時,他是能理解的。
而在不用對方的情況下,《紙牌屋》會拍成啥樣?
說實話,他也不清楚。
。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