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胤眉目沉沉,走到西暖閣雕花窗旁邊。
他清楚得很事實上,早在順治年間乃至更前,大清的最高權力機構便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譬如順治皇帝福臨僅僅六歲,就被推上了皇帝寶座,而他的父親皇太極,在活著的時候並沒有明確地指定皇位繼承人到底是誰。
所以,是誰最終決定了讓福臨來當皇帝呢?
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一種各團體領袖共同決策大事的製度。
有好處,也有弊端。
好處是,眾人抬柴火焰高,集思廣益之後,有助於判斷出最利於大家利益的決策。
但對於帝王來說,顯然壞處遠遠大於好處。
最糟糕的一點就是這種製度,在不斷限製著本應屬於帝王一人的,至高無上的權柄。
胤皺起冷厲的眉峰無論是誰,無論祖宗的規矩如何,現今是他胤坐在龍椅上,這江山也是他胤的!
他的臣民,理應以君為天,而不是以各種形勢、或明或暗地覬覦著他的皇權,妄圖插手,分一杯羹。
這對於他,不吝於一種難以容忍的挑釁。
胤記得很清楚:從前康熙一朝,皇阿瑪尚在時,為了將權力從議政大臣會議中奪回,他便設立了南書房。
南書房是一個類似於機要秘書班子的機構。能被選中進來的人,都算得上是皇阿瑪最得力的心腹親信了。
而南書房之所以設立的原因,也很簡單。
皇阿瑪是要以此為核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權利中心帝王的命令高效直達南書房,和議政王大臣會議製度分庭抗禮
而現今的軍需房,便等同於從前的南書房。
無論是軍需房,還是南書房。官員們都互不統屬,全部效命於皇帝,
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僚之間的拉幫結派。
或許在少年時代,胤尚未覺察出來,然而到了現在,他不得不承認,在他的身上,越來越顯現出了和先帝的相似之處
軍需房便是一個例子既是帝王,便要手掌天下權。
胤慢慢攥緊雙手他有決心,也有信心。
“無論當日事務多少,告訴軍需房眾人,悉以本日完結。”胤轉過頭,對允祥吩咐道。
“是!臣弟知道!”允祥低下頭應道。
他在心裡飛快地轉了轉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折,撇去那些言而無物的,剩下的,少則三四十件,多則六七十件。
若是真正高效運轉起來,軍需房將會完全剝奪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成為大清權力的要樞。
皇帝將以此迅速集權。
不過……允祥沉沉地想這也就四哥能做到畢竟這和帝王的魄力、能力、格局、政治眼光、個人素養都有關係。若是當年……
若是當年九子奪嫡,換了彆人來坐這把椅子,便是設了十個軍需房,也未見得能彈壓住那幫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