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歡走了三個月後,孤兒院來了電視台采訪的。
那是一個穿著黑白職業裝的乾練女子。
她采訪了院長,管理阿姨,然後隨機抽取了十名孩子采訪。
餘珠被選上了。
對著鏡頭,她欣喜激動的滿臉通紅,好幾次連話都結巴了。
—
三天後,孤兒院的孩子們在唯一的電視機上看到了他們的采訪內容。
裡麵的孩子笑的開心單純,一切看起來都是最美好的模樣。
沒幾天,餘珠被人看上了,然後直接帶走了。
那也是開著小轎車而來。
可把孤兒院的孩子們羨慕壞了。
大家似乎起了攀比心,那是一種已然偏離正常軌道的攀比心。
他們比著教養,比著勤奮,比著性格。
吃飯快了點那是沒教養。
哪天沒有拖地或者沒有幫院長管理阿姨忙的,那是不勤奮。
聲音高一點,笑容不夠甜的是性格不好。
……
諸如此類。
這一套準則就這樣被孤兒院的孩子們定為了標準。
所有人都按著這套法則執行,一旦有人質疑,那麼所有人都會排斥她他。
最開始,餘久,餘妙和餘淺是這些人裡麵的異類,常常被排斥。
後來他們學會了偽裝。
將自己偽裝的和他們一樣。
—
餘久等來了她的第一次收養。
收養她的家庭是普通家庭,沒有小轎車,更不會讓管家帶來一大箱禮物分給其他人。
餘久就這樣被院長交給了那個男人。
男人將餘久帶回了家。
他家裡隻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剛出生六個月的孩子。
“以後,你的任務就是好好照看孩子,知道了嗎?”
看著搖籃裡睡的香甜無憂的孩子,餘久點頭。
“我會做到的。”
女人驚訝與餘久超出年齡的冷靜從容。
她讚賞的看向男子。
“還是你聰明。”
“那是自然。”男子笑的得意。
那時餘久還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
直到後來長大了,才知道,他們想要的隻是一個幫忙帶孩子的保姆。
因為男人和女人都不願舍棄自己的工作。
為什麼不要大一點的孩子呢?
因為他們怕大一點的孩子心眼多,不知道會做什麼事來。
餘久這就樣在那個家庭生活下來了。
沒有改名字,連戶口都沒有上。
隻是試用期。
如果不好還是要送回去的。
不過那時餘久並不知道。
沒有人告訴她。
他們隻是一個勁囑咐她照顧好孩子。
於是她和那個嬰兒睡在了一個房間了。
從開始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挨了不少打和罵。
到後來,她可以在嬰兒半夜哭鬨時,第一時間清醒,僵硬麻木的哄著嬰兒。
這一哄就是一兩小時。
漆黑的房間萬籟俱寂。
五歲多的孩子搖著搖籃,麵上困極了,嘴裡哼著她自己編的調子。
直到孩子睡著了,她才能輕手輕腳的回到床上,繼續睡。
第二天她醒的極早,費力的給嬰兒換紙尿布,泡奶粉,喂奶粉。
小小的人兒做著極為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