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寺的和尚們都是普通人,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
更何況,這五年多以來,順風順水的逍遙日子,已經消磨了他們的心智,腐蝕了他們的意誌。
因此,整個審訊過程並沒有花多少時間,他們便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文濤部長收起記錄本,讓人把他們帶走,繼續關押,然後才扭頭對郭局和裴安竹說道:
“看來他們隻是聽命行事,不過他們口供裡,那個寸頭的年輕男子,很是眼熟,似乎是周老爺子身邊的人?”
“是田甲。”裴安竹說道,“就是在實驗室裡,那個被我用鐵鏈綁起來的人。”
周老爺子所有的心腹裡,唯有他符合“年輕且寸頭”的特征。
“那咱們下一步審他?”文濤部長征求意見。
“不,下一步審那些研究者。”郭局說道,“從下往上,聽取不同視角的答案,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出整個事件。”
如果直接去審田甲,他為了保護周老爺子,或者為了脫罪,保不齊又要撒謊或者隱瞞,說不定直接不開口。
還不如等拿住了更多的證據,再去審他。
於是,在郭局的安排下,研究者們被帶了過來,這次過來的也是三個人,分彆是王教授、龐教授和嚴教授。
其中,王教授年紀最大,有八十六歲,龐教授和嚴教授都是六十多歲。
幾個教授審問起來就簡單多了。
他們一門心思隻想研究玄學,沒想著要怎麼脫罪撒謊,因為他們覺得那些事情跟他們無關。
因此,文濤部長問什麼他們就說什麼,很快就拚湊出了屬於他們的故事線——
王教授是最先開口的,因為他年紀最大,在實驗室待的時間也最長:
“我是二十二年前,也就是64歲的時候,被我的老師推薦進周老的實驗室的,在那之前,我一直從事國家民俗方麵的研究。”
王教授本名王建文,出身在一個不高不低的小康家庭。
獨生子,被父母精心培養著長大,一路憑著優異的成績上了大學,迷上了國家風俗地理之類的研究,於是報考了當時學校裡嶽教授的研究生。
嶽教授是國家民俗異聞方麵的專家。
讀研期間,嶽教授見王建文長相周正,人品端正,又有一顆鑽研學術的心,便撮合了他和自家女兒。
後來,王建文和嶽小姐結婚,從此嶽教授既是他的老師,又是他的嶽父,翁婿二人經常約著出差,全國各地去探查那些不同地區的故事。
但是有一天,嶽教授一個人出門了。
再回來的時候,嶽教授留下了所有的積蓄,交代王建文好好照顧自己的女兒,便離開了家門,從此不知所蹤。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王建文也不是沒找過他,可始終不得章法,好不容易有點線索,但匆匆趕過去之後,線索又斷了。
就好像,有人在故意抹除嶽教授的痕跡一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嶽教授一直沒有蹤跡,王建平和妻子也就漸漸熄了尋找他的心思,畢竟他是自己離開的。
那時候他們猜想,嶽教授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此過了三十年,當時的王建文六十四歲,已經是民俗方麵首屈一指的專家,在學校任教的同時也鑽研學術,甚至還帶了自己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