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的事情,三人早就商談過很多次了。
建都,在44年的時候三人也早就討論過了。
“首都絕不能靠海,不能設在孤島上,威脅太大了。”葉關一開始就否定了曼穀,這也獲得了趙易和李衡的認可。
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海上攻擊大陸的距離越來越遠,航母和潛艇都能依靠戰機或者導彈,對沿岸的城市進行突如其來的打擊。
尤其是來自海上潛艇的打擊,如果靠海太近,根本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很容易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威脅,整天提心吊膽的,這顯然不適合一國之都的長期穩定發展。
這一條,不止曼穀,仰光和新加坡也直接被否定,甚至離海較近的吉隆坡、西貢、河內等地也被否定了。
“新的國家地域廣闊,新都也需要考慮設在地域中心附近,不至於造成地區發展差異過大。”葉關提的第二條也同樣把那些沿海城市給否定了。
一國之都,需要坐鎮中央,兼顧四方。
若施內政,可恩威波及邊境,若遭外敵,也可快速救援。四方邊界外禦,中央之地更是最安全的地方。
“這麼說,曼德勒有些偏了,不合適。剩下清邁和萬象,又該選哪一個?”李衡心中也有些猶豫。
清邁的氣候是最合適的,避暑勝地可以讓人們在炎炎夏日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先鋒軍的規劃中,這裡是未來的科研中心。
萬象則有先天優勢,借助附近的鐵礦,先鋒軍早早在這裡建起鋼鐵廠,老撾南部的鋁土礦也距離不遠,其他銅礦等有色金屬礦也不少。有了資源,先鋒軍在這裡還建造了汽車廠和飛機製造廠,使得萬象逐漸發展成了工業之城,是現在先鋒軍地盤上工業發展規模最大的城市。
更為有利的是,這附近聚集的27萬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華人。
“萬象,北通國內,南接曼穀,西連曼德勒,東往河內,順河而下還能到金邊和西貢,鐵路和河運都很方便,比清邁交通更便利。”葉關倒是傾向於萬象,唯一不滿的地方就是定位的問題,“不過這裡要建造工業城市,周圍大片的工業區,環境汙染是個頭疼的事。”
在這個以工業煙囪為美的年代裡,就不能指望環境汙染治理的多麼好,再說成本也增加太多,一些技術條件也達不到。
“也稍稍偏了一點。”李衡也可惜了一句。
“按照首都中心論,萬象偏向東側,畢竟西邊還有緬甸和印緬邊境等大片地盤。”理科生的嚴謹讓李衡對著地圖比劃了半天,“萬象還是距離海有些遠,這必然加大物流成本,湄公河從萬象到入海口距離遠不說,激流和瀑布以及各季的水量不均勻,導致航運不利,雖說開拓航道可以消除部分不利影響,但貨運量始終有限,還是不如鐵路便捷。”
未來海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建都也需要考慮海洋的影響,更何況先鋒軍的地盤已經覆蓋了大大小小的島嶼,需要考慮和他們的溝通來往。
“真要挑起來,哪一個都不滿意。”葉關在當年挑女朋友的時候,就已經明白了挑花眼這個道理,“總不能我們新造一個吧?”
“也不是不可以!”趙易扶著額頭突然道。
“真要造一個新首都?我可是開玩笑。”葉關嘖牙道。新造首都,不說建在哪裡要多方麵選擇勘探,僅僅一個造城的費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我可不是開玩笑。”趙易笑吟吟起身道。
他站在了地圖前,把食指點在了一處道:“這裡建都的話,或許比較合適。”
地圖是三人結合後世帶領的地圖和現在的探勘補充的軍事地圖,趙易點著的那個位置根本沒有城市存在。
“附近的碧差汶倒是聽說過,那裡風景不錯。”葉關沉吟道。
“這裡算是原來泰國的中心,而原泰國也算是我們地盤差不多中心位置。”李衡也叉起雙手,琢磨起來。
“這裡有一條巴塞河,直通湄南河入海,水運不大,但鐵路交通相對比較方便,西邊是披集、北欖坡,延伸去毛淡棉,南邊是沙拉武裡和大城,直通曼穀。從這裡入海是比較便捷的。這兩路都可以繼續延伸向南,溝通馬來半島。而東南方向則是進入高棉,東方更是去老撾,延伸去越南。東北不遠就是萬象,西北不遠就是清邁,就可以溝通這座城市的交通線,一路延伸去緬甸、越南。這些都能通往華夏國內。”趙易指著地圖先說起了交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