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糧食不缺(1 / 2)

1942風起南洋 潛水老猿 5017 字 2024-04-18

什麼樣的外交都不如自己有實力更保險。

建國伊始,趙易和李衡就整天在東聯國內忙忙碌碌,到處奔波,勾畫著未來的發展藍圖。

關於東聯國的發展藍圖早在建國前,三人就在商議了。隻是隨著局勢的不斷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

大的方針政策卻不變,在戰後一片政治浪潮中,先擱置一切思想爭議,先抓經濟建設。

先鋒軍建國雖然匆忙,但不出眾人所料。在43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找趙易勸進了。二戰結束後,建國的呼聲更高。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趙易三人也不得不提前建國。

建國後,各類向趙易兜售私貨的人沒有少,反而更多了。

華夏國內現在雖然停戰,但世人都不看好和平的到來。於是華夏國內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東聯國這邊。

無論是要把東聯國當做一塊驗證自己思想的試驗田,還是未來合縱連橫華夏的舞台,避世者也好,野心家也罷,包括一些小團體和各方勢力代表,都不斷聚集在了趙易三人身邊,向趙易三人兜售著各種思想的治國方略。

李衡一心抓軍工,沒空理睬。葉關到處飛,跑外交,也沒空理睬,倒是趙易坐鎮國內,被眾人圍攏,卻也隻是嗬嗬幾聲,一笑置之。

“後世什麼思想沒見識過,還用這些彆有用心的人來指導?”談起這些葉關總是一臉的不屑,“這個時代的很多人根本沒有實踐自己思想的機會,其實就跟後世鍵盤俠一樣,全是嘴炮和猜測。”

“也不能這麼說,這個時代的很多人還是有熱血和理想的。”趙易感歎道,這個時代的國人經曆過一次次的磨難,在那沉寂的黑夜中但凡是有一絲亮光,就當做希望去追尋,渾然不在意腳下是否有深淵。或許隻為了一隻螢火蟲就可能墜入深淵。

可未來在趙易三人眼中已經不再是黑霧,就算還隔著層毛玻璃,也比那些盲人騎瞎馬強。

“不是應該先清理那些汙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才能保障以後更良性的發展嗎?”李衡卻希望早早清理掉國內那些渣渣,免得以後再清理引發內部矛盾的動蕩,“等到一些利益固化,再清理就難了。很容易傷筋動骨呀!”

“眼下的主要矛盾是對外,是在英法施壓下,保存我們的勝利果實。這個時候在內部大動乾戈,容易先導致內部的不穩定。”趙易長歎一聲,很多事情有個輕重緩急。

“我怕內亂不除,在英法勾引下,他們會跳出來搗亂。”李衡最近接觸了不少這樣的人,明麵上點頭哈腰,暗中卻不時搗亂,讓他深惡痛絕。

“一些內部矛盾是很難消除的,除非是采用過激手段,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改善。現在國內矛盾正處在一個敏感點上,欲加之罪,真需要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就等著他們跳出來,才適合徹底清理。”趙易若有所指。

臨建國前東聯國的人口統計中,加上印緬地區的人口,初步彙總上來的是7100多萬人,其中華人華裔數量約1800多萬。

這已經是騰籠換鳥轉移不少人的結果了,但華人數量並不占優,東聯國需要照顧其他民族的情緒,在建國時,一些政策不得不和緩。

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手段還餘波未平,這個時候也不適合跳出來作死,采取一些過激行為,隻能徐徐圖之。

“我們提前建國已經有些冒進了,不適合再大喊什麼主義思想。有些事情隻能做不能說,悶聲發大財,先壯大自己在說。實乾最重要。”趙易三人都覺得眼下不適合太招搖,要先當美國小弟,應該有所覺悟。

在明麵上東聯國內也是鼓吹一下美國人的民主,但實際行動起來,還是按照原有的步調走。

老百姓也很實際,衣食住行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最快的穩定建國後的國內局勢,刻意淡化了表麵的思想爭議,一力抓經濟發展。

民以食為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