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跨時代的產物,對目前工業基礎薄弱的先鋒軍來說,已經是傾全力打造,這持續了幾年的一號工程才算有了首尾。
“為了製造這架殲1戰鬥機,我們可謂是不惜工本,不少材料和零件甚至是從美國進口的。但要大規模生產,卻需要重新調整一些生產工藝。短時間內,產量根本提不上去。”李衡遺憾道。
實驗室出結果容易,手工作坊也不難,難的是大工業生產。
“發動機產量就是最大瓶頸。加上那些德國技工,在又加了一條生產線後,我們現在的產量也隻能維持在10天一台的水平。再快就容易出問題了。”李衡苦笑道。
先鋒軍的技術力量隻能維持一座發動機廠,就設在了萬象。保密度極高的這座發動機廠,即便集中了從德國招攬的部分高水平技工,背後又有三十多家廠子為其提供零配件,也隻能維持兩條生產線。
“這個真不算少。我記得有個哥們說過,他們那邊的廠子在五十年代生產渦噴5發動機的產量不過也就是三四十台。”葉關雖然不了解,交際卻廣,聽了不少的八卦。
“我們現在才累計生產了11台發動機,以後發動機還得不斷改進性能,產量一時也提不起來。”李衡搖了搖頭道。
趙易沉默半天,才緩緩道:“時間我們耗不起呀。”
照這個速度,一年最多才積攢十幾架雙發戰機,這還不考慮發動機的更換問題。
這點戰鬥機就算性能好,也會像二戰的德國人那樣,很容易被英法的數量給淹沒,何況英國人也有性能不錯的噴氣式戰機。
“手中沒有一百架噴氣式戰機,心中沒底呀!”趙易早早就說過這句話,可眼下英法不會給先鋒軍太多發展時間。從停戰之日起,法國人就已經在準備著第二場戰鬥了。
“要是單發戰機就好了。”葉關惋惜道。
單發戰機隻需要一台發動機,戰機數量自然就多了。
“我們隻有一種選擇的話,無疑殲6更合適。”趙易堅持道。
當初的方案是三人一起商定的。先鋒軍的技術力量不足以支撐兩種戰機,而隻一種戰機的話,除去那些更加先進的戰機不論,發展潛力更大的殲6無疑比殲5更合適。況且後世殲5戰機早就沒落,三人手中的資料還是殲6最多。
“單發也不是不行。”李衡眼中一亮,猶豫了一下,才吞吞吐吐道。
“哦?”趙易一聽就知道其中有故事。
“記得陸孝彭老爺子嗎?”李衡開口讚道,“果然和殲6有淵源,也果然有靈氣。”
華夏搞航空的人才本來就少,這個時代的人才就更少了,趙易三人早就撒網相邀。陸孝彭這樣的大牛早早就被先鋒軍資助去英國留學了。最近半年才回來,加入了天龍戰機項目部。
“殲12?”葉關眼中一亮。
這樣的典故就算是他這樣的偽軍迷也知道一點。
趙易側耳傾聽,李衡果然點頭道:“差不多。我們有攻擊機計劃,但單發戰機計劃一直沒提,主要是單發戰機有些雞肋。不過陸老爺子卻自己提了出來,並做了相關設計。雖然沒有鈦合金和複合材料等減重,但也算輕盈,要應急用也是可以的。”
在三人眼中,這樣的單發戰機有些雞肋,發展潛力不大,但在彆人眼中,能有噴氣式戰機,還要啥自行車呀!
“類似殲12這樣的,航程太短,隻能算是機場守衛者。不過若是應急補充,還是可以的。”趙易同意了李衡的說法,“隻是,從設計到生產需要多長時間?”
生產設備和人員基本就緒,反倒不用擔心。
“研製天龍時我們有不少技術積累,新單發戰機也不需要超音速。我們算是已經把設計程序摸了一遍,再設計應該簡單一些,一些實驗程序也可以多線操作加快研製速度,不過也需要一年多。最後定型應該不超過兩年!”李衡說得比較保守。天龍戰機定型後,設計人員已經可以大量抽調出來集中向其他方麵。
趙易沉吟片刻,終於點了點頭道:“可以一試。兩條腿走路總歸要穩一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