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森隆弘和一眾刑警一直認為的案件真相,雪繪擔心,抓住武內利晴,會讓亞裡紗知道自己親生父親是誰。”
“而正是有著亞裡紗這一條線的乾擾,導致大家都忽略了雪繪在故事中的種種不合理!”
“所以,簡單來說,舞城老師利用他‘一筆入魂’的筆法,在《第三時效》的故事中,一共設定了兩條線!”
“這兩條線,就像是《收束》一般,在謎底沒有完全揭開之前,無論是哪一條線,都是完全正確的!”
“隻有當謎底被完全揭開後,才讓人知道,謎底之下還有謎底,謎麵完全就是一種彆樣方式的‘敘述性詭計!’。”
“隻不過,這個‘敘述性詭計’運用的太好了,導致許多人都沒有察覺到罷了!”
一直沒怎麼發言的宇山日出臣,聽到權田萬治的話,臉上露出了恍然神色:
“經過權田先生的剖析,似乎還真是這樣!”
“舞城老師在《第三時效》的故事裡,一共設置了兩條故事線。”
“A線為雪繪被武內利晴侵犯,武內利晴殺掉雪繪丈夫,雪繪為了保護女兒,不想讓武內利晴被警方抓住,期望‘時效’結束!”
“B線為雪繪和武內利晴出軌,殺害老公,為了讓自己脫罪,於是讓武內利晴逃走,期望著‘時效’結束,讓自己逃脫法律的罪責!”
“如果按照其他作家來寫,一定會利用這兩條故事線,寫出雙線敘事,以此來混淆讀者,來達到遮掩謎麵的效果。”
“但舞城老師卻劍走偏鋒,不光沒采用雙線敘事的結構,反而直接從兩條故事線中跳出,采用了警察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案件。”
“隨即又毫不心疼的砍掉了B線,選擇利用A線的故事掩蓋B線的結果!”
“換句話來講,舞城老師通篇在講的‘第三時效’實際上跟最終的謎底沒有任何關聯!”
“給出的謎麵和給出的解答,本來就在兩條完全不同的故事線上!”
權田萬治聽到宇山日出臣的話,打了一個響指:
“宇山先生不愧是老編輯,經過我一提,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個詭計的運用手法了!”
“所謂的A線遮掩B線,這種獨特的結構,並不是舞城老師首創,在歐美推理漫長的曆史中,也不乏有這種結構的佳作。”
“但是,歐美推理深受諾克斯十戒和範·達因二十則的規則所拘束,總是在乎所謂的可行性,合理性。”
“導致他們自身都被這些規則和條例所限製,不能夠讓故事變的更加精彩。”
“但舞城老師卻不一樣,舞城老師剛剛在說出‘新本格推理俱樂部’的宣言時,已經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舞城老師不要什麼寫實主義的推理,會永遠貫徹橫溝正史老師的思想!”
“本格推理的未來,應該飛向天空!”
“正因為舞城老師要讓推理飛向天空,所以才大膽的給出了,糅合了‘敘述性詭計’‘謎麵謎底不同步’的不公平線索!”
“最終,呈現出了,給出的謎麵,伏線全部指向A線,卻最終給出了B線的謎底,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構!”
“所以,我一直認為,這種故事結構,詭計設定,被大家嚴重的低估了!”
“因為《第三時效》的詭計,稱得上是,不光對故事裡的角色進行欺騙,對故事外的讀者也是一種欺瞞!”
笠井潔聽到權田萬治的話,不由的張大了嘴,震驚的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而其他人的震驚程度,比笠井潔也少不了多少,因為他們之前能感受到《第三時效》的優秀,卻怎麼也想不到會如此優秀!
笠井潔似乎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了靈光乍現的興奮神色,提筆就在紙上飛快的寫了起來。
不到五分鐘,笠井潔就收起了筆,笑著望向了眾人說道:
“權田先生剛剛對《第三時效》的剖析,非常厲害,這使得我突然茅塞頓開,想到了一個非常簡短的故事。”
“當我說完了這個故事,可能大家就能夠理解,《第三時效》這篇‘警察’的厲害之處!”
笠井潔見沒人反駁,便直接開口說道:
“我大致的在《第三時效》的故事中,摘取一些關鍵詞和橋段,來作為故事的內核。”
“這些詞,分彆是,帶著女兒的母親(女性),被殺掉的女性丈夫,然後是男性幫女性背負了罪行。”
“這次背負罪行的計劃,天衣無縫,十分成功。”
“但是,故事中有一名神一般的偵探,偵探無法利用證據抓捕女性。”
“所以偵探利用了‘心證推理’這種高超的手段,最終攻破了女性的心理防線,導致整個計劃全部失敗。”
“最終導致了男犯人,女犯人雙雙入獄。”
笠井潔說完話,將筆記扯了下來,撕成了無數碎片,重新進行排列組合,隨即看著在場的其餘八人笑道:
“大家聽好了,接下來,是我將《第三時效》打亂,重新排列組合的故事!”
“一名帶著女兒的母親(女性),因為不堪前夫的騷擾,失手殺掉了前夫,結果被一名隔壁的男性鄰居意外發現。”
“男性鄰居出於一些救贖,或者是愛的動機,決定幫助女性逃脫法律的製裁。”
“於是,男性砸碎了前夫的頭,毀掉了前夫的指紋,牙齒,將前夫屍體扔到了某個地方,然後給母女二人做出了詳細的不在場證明。”
“但有趣的是,母女二人完全不需要說謊,就能做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這究竟是因為什麼?”
笠井潔賣了個關子,用手指向了一張空白的紙片,在紙上寫下了“流浪漢”的字,笑著解答道:
“這實際上就是利用了《第三時效》的謎題謎底不對等的辦法。”
“男性鄰居隻需要殺掉一個流浪漢,將流浪漢的屍體偽裝成前夫的屍體,就能夠讓母女二人做出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總結下來,也就是說,故事中,一共死掉了兩個人,流浪漢和前夫,兩個人死在了不同的時間線,所以母女二人才能做出真正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而警方一直都拿著流浪漢的屍體,抓捕殺害前夫的凶手。”
“這就如同《第三時效》一樣,雪繪一直拿女兒的耳垂作文章,為自己的殺人罪作掩護,這種結果導致所有的警察都被騙了!”
“但因為有了楠見班長這個冷血的刑警,從一開始就要抓本間雪繪,所以武內利晴的‘第三時效’根本不重要!”
聽到了笠井潔對案件的再包裝,在場的眾人都理解了《第三時效》詭計的強大之處!
因為按照這個詭計的結構運用手法,完全撐得起一部長篇巨作!
但舞城老師卻隻用如此強大的詭計來寫短篇?
這讓眾人實在是有些看不懂舞城鏡介的操作,這到底算是揮金如土?還是持才放曠……,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