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代實驗機, 很快就有了第二代、第三代。
維炫明在機甲專業很有號召力,不僅親身上陣幫沈星極上機做實驗,還會按學弟的需求帶不同的同學過來。不同的人適應不同的敏感度, 每次上機都要重新調試。
“如果換一個人操作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重新調試,那在戰場上推廣不開啊。”機甲專業的學生總是優先考慮戰場需求,便覺得沈星極的新型模型好像有一點雞肋。
然而,就是這樣“雞肋”的成果卻讓沈星極的最終論文登上了前沿期刊《機械生命》。
《機械生命》是非常權威的科學雜誌, 一般來說不會發加急稿,但沈星極的論文通過三英大學的途徑一遞交上去, 待到審稿人字字斟酌地讀完,竟然專門為沈星極寫了篇評論文章!主編直接把原本要登的某篇論文撤下, 把沈星極的論文放了上去。
效率高得讓沈星極這個當事人都震驚了!
時間已經是第二學年期末了,沈星極一整個學期的辛苦和努力被凝結成了果實登上了《機械生命》,這證明他的研究沒有白費。他申請了專業免修, 平時可以不用去上課,但到了考試階段, 他必須要和其他學生一樣去考試!考不過就會被留級呢!
機械專業的期末考試中穿插著指揮專業的考試, 沈星極儘量低調地考完了。
可在學校之外, 沈星極這個名字根本不可能低調!
上學期跳級並參加了資格賽, 下學期就登上了《機械生命》, 沈星極的大學生活過得太充實了。各路媒體風聞而動,一個個爭相總結沈星極的實績。他還不僅僅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登上了權威期刊, 還有大拿專門為他的論文寫了評論文章,所以這期的《機械生命》□□有兩篇文章和沈星極有關係!就連雜誌封麵上都是他的名字!
很多自媒體抓住機會刻意蹭了這波熱度,惡意的抹黑是沒有的,也不敢有,隻好不斷強調沈星極的年齡。要知道, 沈星極剛剛年滿二十歲!我們的二十歲在做什麼呢?
“特意買了《機械生命》,但沒有讀懂沈星極的論文,有大佬幫忙拎下重點嗎?”
“複製黏貼來的,不謝:沈星極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機械預判模型。這個模型有什麼用?大家都知道塔彆人已經能實現人腦和機腦的百分百轉化,但我們人類的最高水平卻隻有99.97%。沈星極這個模型能夠把99.97%朝著100%的方向推進一點點。”
“幫我太爺爺問的,老人家有生之年能看到100%的人機轉化嗎?”
“我的二十歲,媽媽,餓餓,肉肉。彆人的二十歲,《機械生命》雜誌。”
“搞不懂為什麼我要這麼激動,也許是因為親眼看到了天才的誕生?”
“太牛逼了!太激動了!多年前,我就在一個軍事愛好者論壇裡看過一篇大佬的分析文章,如果我們人類的科技能實現100%人機轉化,戰爭格局立馬不一樣了。”
“大家冷靜一點,不要提前狂歡啊!客觀說一句,沈星極這個模型雖然牛,但限製條件同樣嚴苛。想要真正實現100%的人機轉化,還是不能寄希望於這個模型,倒不如等一等支教授那邊的研究成果。這位是沈星極的導師,也是生物機械的權威。”
“從99.97%到100%,看似隻有0.03%的路要走,但為了這0.03%,我們已經走了足足二十年!這個模型最多就是在99.97%的基礎上又實現了0.0001%吧!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說沈星極不牛逼。在人機轉化上,任何一點微小的推進都意義非凡。”
“這個模型最大的意義在於給已經停滯了二十年的人機轉化研究帶去了新思路。”
“難道隻有我覺得沈星極選錯導師了嗎?沒有說支教授不好的意思,支教授當然是大神中的大神了,我也很崇拜支教授。但就現在來看,沈星極的長處在於硬機械,而支教授是研究生物機械的。這兩者差異挺大的。沈星極需要一個硬機械的導師。”
“搞笑!你怎麼就知道沈星極在生物機械方麵沒有天賦呢?”
“有個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聽說沈星極還有超強的指揮天賦。”
“謠言啦肯定是謠言,所有不切實際的讚美都默認是黑子言論。請大家不要把其他圈子裡的浮誇風帶到學術圈來。大家不信謠不傳謠,我們星極會專注於機械這一塊。”
……
上華大學,畢偉宸把《機械生命》上的論文認真讀了幾遍。他敢說自從上了大學,他從來沒有在學業上放鬆過,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學習。對,他敢說這樣的話。因為他確實足夠認真、足夠努力。但他和沈星極的差距還是越來越大了。
當初在新芽杯上,沈星極獲得第一,他還能獲得第二,緊跟在沈星極的身後。而現在,當他沉下心認認真真去研讀沈星極的論文時,竟然隻能勉強看懂個大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