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上。
一群人看向何笑跟陶老寫出的那副對聯,都好奇的不得了。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陶老爺子,這對聯該怎麼讀?”
“這下聯到底是對上還是沒對上啊?”
“何小友,彆賣關子了,給我們解釋一下吧!”
何笑跟陶老爺子都是楹聯中的高手,他們的對決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外行人根本看不懂,一個個抓耳撓腮,不解其意。
“我好像看懂了一點。”楊雪凝美眸眨了眨,盯著那副對聯呢喃。
“我也懂了。”另一邊,陶老爺子的孫女同樣聰慧過人,看出了端倪。
書法大師方玉平急道:“這到底是看出了什麼啊?”
“我知道了!這些都是多音字,如果分開念的話,就能得出裡麵的玄機了!”一個四十多歲,戴著金絲眼鏡的儒雅男人說道。
他是歌手圈子裡的“文人”,專門負責給歌手填詞,對這方麵造詣頗深,有“詞神聖手”的美譽,據說跟很多天王都合作過。
何笑此時抿抿嘴,道:“陶老爺子,還是您給解釋一下吧。”
陶老此時歎了口氣,佩服道:“小友的楹聯功底實在是深厚,老頭子拍馬莫急啊……也好,我就給諸位同道解釋一番。”
“我這上聯是多音字,念起來是——條琴條新調,調調條來,調調妙!”
經過陶老爺子這麼一念,眾人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分開讀的。
因為“調”是多音字,既念調整的調,又念音調的調。
這句上聯裡,隻有一、三、八讀調整的調,其餘都為音調的調。
有了陶老爺子給出的分段,所有人都已經明白過來了,何笑的下聯也變的簡單起來。
“那何小友的下聯不就是應該讀作——眾花眾好種,種種眾成,種種香?”
之前那位歌壇的作詞人此時扶了扶眼鏡框,看透了下聯,代替陶老解釋出聲。
因為“種”也是多音字,既有四聲的音,也有三聲的音。
何笑的下聯跟陶老的上聯對應,一、三、八皆為種植的種,剩下的則全部讀成種類的種。
所以整幅對聯念下來就是:
條琴條新調,調調條來,調調妙;
眾花眾好種,種種眾成,種種香!
理明白了這其中的音節和斷句,這副楹聯便簡單多了。
所有人都忍不住擊節讚歎起來,兩人的鬥聯實在是太精彩了。
誰能想到,看似雜亂無章的語句中,竟然包含著如此之多的深意,處處玄機。
劉向春也傻眼了。
你這他媽也行啊?
這麼難的多音字對聯都會?
陶老爺子長歎一聲,“是我看走眼了,小友的楹聯造詣絕對可以排進華國近代史前三,向春不如你很正常。”
眾人唏噓,陶老這是承認何笑的地位了,同時也有些震驚,何笑的楹聯水平太高了,竟然是近代史中的前三甲,而不是當代前三,換了個形容詞,那意思可完全不一樣了,天差地彆。
劉向春臉色一片蒼白,連老師都這樣稱讚何笑了,他還能說什麼?這次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逼沒裝成,還讓對方給打了臉,最要命的是,連那副價值昂貴、有價無市的徐殷紅大師真跡都被人家給收走了,這跟頭栽的著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