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的後續如何,何笑並不清楚,也沒心思和精力去管了,他現在的重心放在了即將到來的春晚上,每天都在研究小品的表演,在黑色手機中,觀看了大量的作品。
小品,顧名思義,就是小的藝術品,廣義的小品包含很為廣泛,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
在黑色手機世界中,小品的定位一直很模糊,直到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陳佩思朱世茂表演的《吃麵條》正式確立了小品這一藝術問世。
據說當時還有一個小故事,說因為《吃麵條》太好笑了,在排練的時候,後台笑趴了一片,笑過之後很多人都在問,這麼搞笑的作品,能不能上春節晚會?春晚這麼讓人笑,到底行不行?一直到大年三十當天,導演才拍板決定讓上。
上的時候,還有一個疑問,就是主持人不知道該怎麼報幕,演的這個東西怎麼說啊?話劇?相聲?都不是啊!最後還是陳佩思支招,說那就叫“小品”吧。
此後,小品便問世了,數不清的作品在春晚的舞台上相繼湧現,風靡了華國三四十年,豐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娛樂生活。
何笑既然要跨界演小品,那肯定要選經典的,他這幾天研究了曆屆以來的所有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賣拐》、《不差錢》、《主角與配角》、《胡椒麵》、《扶不扶》等等,寫了一遝又一遝的劇本,但最後這些稿子都作廢了。
首先排除掉的就是《賣拐》這些作品,他感覺老趙的風格不太適合自己,主要是年齡差距太大了,老趙飾演的大部分都是老頭形象,何笑二十五歲,就算再怎麼化妝,也很難演的出那種歲月滄桑感。
開心麻花團隊的倒是可以,但可以稱的上經典的作品太少,所以在幾番猶豫之後,何笑又再次選擇了放棄。
最終他把目光放在了小品開山鼻祖陳佩思與朱世茂這兩位老藝術家身上,這兩位妥妥的實力派,小品大多都是經典,可供選擇很多。
十二月下旬,燕京下了第一場雪,何笑在廖玉清的催促下,最終做出了決定。
他要演《吃麵條》!
沒錯,就是黑色手機世界中的第一個小品。
這部小品雖然情節簡單,但卻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該作品也成為受歡迎的小品節目之一。
而最主要的是,這部小品不需要過多的化妝,陳佩思在表演那年年齡也不大,何笑正好能演那個角色。
至於朱世茂的戲份,何笑也找好了人選,不用去邀請彆人,林雲開就可以。
老林雖然是個歌手,但同時也是演員,年輕的時候,出演過很多香江電影、tvb電視劇,演技方麵沒得說。
另外,關於小品這門藝術,老林也懂一些,這是因為他經常跑綜藝節目的通告,上的綜藝舞台多了,對於舞台表演自然就應心得手了許多。
老林過年是在燕京過的,何笑已經跟他確認過了,正好有時間可以跟他跑春晚。
劇本有了,演員有了,一切萬事俱備。
元旦前的這一天,彆的人都在狂歡,何笑則是懷裡踹著一遝劇本,拉著林雲開,來到了央視。
他要開始排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