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情報處大肆搜捕日諜,行政院內,雖有不少人,被情報處之前舉動惹得不快,但暫時並沒有付諸什麼行動。
一時間,三個案子,不是情報處沉寂,便是目標沉寂,紛紛擾擾好似一下消失不見了。
但負責三案的人都清楚,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暗中,都有新一輪的風暴在醞釀。
林默這邊最先有了動靜,沉寂兩日後,目標再次迫不及待的展開行動,與數人進行接觸。
至於行政院那邊,擺在明麵上的行動都暫未結束,固然有情報處刻意拖延的原因,但也確實與案情有關。
目標投敵,時間跨度太長,可不是追捕與他接洽的那幾名日諜便結束的,其過往接觸的種種人物,尤其與其仕途進步相關的人。
一方麵,這些人,有可能與日本人有什麼勾結,需要調查甄彆清楚才行。
另一方麵,清查這些,可將國府高層某些人,識人不明等嫌疑,推到這些人的胡搞與目標包藏禍心的鑽營上,摘出自己。
至少,某些人看過目標的供述陳詞後,明裡暗裡授意過這點,那麼高位置的人出了問題,自然需要很多人為此負責,包庇不了,那就隻能把臟水潑到彆人身上。
雖免不了會得罪一些人,但戴老板倒不是太在意,有壞也就會有好,光空出那些位置,因而得以上位的,總要記他們一份香火情吧?
因此上位的,可不止空出位置那個數兒,挪位子那些人空出的位子呢?再挪位子的人又會空出,至少會順延上好幾輪,因此受益的,會是空出位置的數倍。
所以啊!可能招惹不少仇恨,而且是比較敵視那種,而上位的也不見得會給太多好處,但架不住情報處並不是太在意那些敵視,兩相一抵,還是算賺的。
戴老板指揮著處裡大量人手在忙活這些事,林默也在背後,死死盯著敵人,算起來,戴老板的動作也算是為他打了掩護。
可能還要算上,戴老板之前曾提及,對他們做出限製、製衡等等原由,雖說不上那究竟是真是演,但在近期的案件中,某種意義上他們卻是先嘗到了個中好處。
有些流言蜚語,已經悄悄流傳開來,尤其戴老板親自帶著其他人負責行政院一案,更是遭人多般解讀,一時間,讓流言甚囂塵上。
雖然沒有切實證據,但日本人大概率是已經獲悉相關情況,不然的話,二組未在行政院一案上多露麵,日本人不見得能多安心。
這樣一來,反倒也讓林默的三隊,在推進這兩個案子時,敵人並沒有額外警惕,甚至林默感覺,戴老板那邊演出大動作後,其警惕心似是有所下降,不知是否也與此有關聯。
話歸正題,目標此次所接觸的人,有二人,是朱三寶所盯那邊過來的,另有三人,暫不清楚其出處來曆,但大概率也是公職人員。
那二人的身份,朱三寶很快反饋過來,是與國府航運部門沾邊的單位,雖隻是其中中層人員,但在航運相關領域,或公或私都有不俗背景。
且簡單一查,此二人都是手腳不乾淨,且很不講究的那類人,就是很貪,而且屬於那種膽子大,幾乎是來者不拒的程度。
至於為何重點提及航運?因為這是二人共通且一定層麵上有互補之處,且從二人供職單位及背景這些看,也隻有這方麵,有被日本人收買利用價值。
至此,林默已經咂摸出一點味道,心中大致有了猜測,不過是與否的,尚還要繼續監視摸排。
同樣持續至深夜才露頭,但情況與兩廣那兩人接觸時不太一樣,並沒有什麼畏懼恭維的,雙方看著隻是更加熟絡熱切了。
林默估計,前後采用的手段應該也不一樣,對這些人,很大可能是收賣或合謀之類,而非威逼脅迫啥的,當然,也可能是威逼利誘。
那三人,林默也遣人跟上,沒往一處去,可能不是一起的,也可能是同單位上班,隻不過並沒有居住在一起啥的。
同樣沒有靠近查,以朱三寶那邊的情況,他們周圍,大概率也有人盯著,情況報了上去,但未讓處裡去核查。
以那兩人的情況,公職部門的中層,無情報處眼中特殊背景,情報處大概率不會收錄他們的訊息。
直接調取調不到,處裡出麵核查又可能不了解情況出岔子,且以朱三寶那邊的情況看,核查這些人身份也並不是多難。?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