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他的原因,業務方麵,一個是要求並不算高,培訓的僅是基礎的東西;另一個,劉震山對這些東西了解的比較全麵,僅帶了幾名普通隊員,便可將場子撐起。
至於業務外,原因不少,像對這些了解頗深的隊員,多還在一線上,不知日本人有些什麼手段對情報處進行滲透,為保護,最穩妥的辦法,便是減少在其他人麵前拋頭露麵之類。
同樣的,這也意味著,劉震山開始在逐漸退出一線,組裡,幾個行動隊,其內都算是有一批的精兵強將,他除了在某些時候,負責與人對接一二,已沒有需要他多操心的地方。
這是實際層麵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也意味著,他即將正式轉為管理崗,或者叫領導崗,借此與各方麵的進行接觸,便是為後麵工作打基礎。
當然,還剩下一個原因,那也是為躲張宏鑫,因為他比較閒,結果成了被張宏鑫拉壯丁最多的那一個人,據說,戴老板詢問時,二話不說便同意,天不亮的,便立馬拉著人跑了。
話歸正題,這邊的事兒安排妥當,幾人又一同去了陳永亮那裡,讓他也出點人一起。
聊妥後,林默留下沙戾海一起聊,自個上樓,幫張宏鑫忙去了,大家雖然嘴上抱怨,但其實真能抽出時間,多數也會主動上門的。
大家都清楚,這邊的工作量確實大,搭把手都忙不過來,何況其工作,也是在為他們服務,不管於情於理還是怎麼講,幫忙那也都是應該的。
忙到深夜,林默趁今日回來,好好洗了下,在駐地休息一夜,第二日才折返回去。
有了匡大成的筆記後,按圖索驥,林默這邊,相關工作進展可算得上神速,甚至借此,又摸出不少可能遭日本人脅迫的目標。
也就是在林默尋到那三人前,其展開行動,威逼脅迫的,其他配合他們謀劃的人。
這些人,身份背景等都頗為複雜,有類似兩廣那兩人,與軍閥相關的,當然了,情況並不相同,並非軍閥安排來南京的辦事人員。
但都屬於,能憑其或憑其背後的人,在地方上攪起風雨的,像被懷疑的一人,是軍閥得力下屬的親屬,且是頗為厚愛看重的,脅迫拿捏了他,便能去影響其身後的人,這方麵,與兩廣那兩人異曲同工。
還有一人,是隨曾經一支軍閥倒台下台的老軍閥內重要人員,此人雖失去軍權,但其在軍閥倒台分裂出或遭吞的部隊內,關係與人脈極廣。
那些人,有的投靠並入了其他軍閥,還有的,被納入老蔣的旁係部隊中,或是成了地方上的軍頭。
軍頭,也就是勢力夠不上軍閥這層次,但又強於地方保安團、民團這類的武裝勢力,有的還有正規軍編製,反正就是小號軍閥、地方坐地戶這種類型。
其疑似被日本人脅迫威逼,當然,也可能還有利誘許諾之類,根據調查,其近期動作頻頻,沒少與上述那些人接觸聯絡。
其他被查到並有可疑舉動的人員,也不是什麼尋常人物,要麼有地方上大家族、坐地戶之類背景,要麼與軍警之類有牽扯等等。
反正,關聯到的人或事,與他們後期查到的那些人相比,至少與最高那一檔持平,甚至有些尚要高上一檔半檔的。
不用說,麵對這些情況,自然有讓他們頭痛的,至少在行動前,要做好穩妥的處置方案。
肖銳這邊,自從將魚販給刨出來,借助從他身上撕開的缺口,他這邊的進展與收獲,也迅速增加。
茶樓一事後,肖銳順藤摸瓜,查到一名可疑的目標,同時,杜明勝監視魚販,發現其聯係了另一個人。
數日後,肖銳與杜明勝兩邊負責的目標,居然再次產生聯係,看情況,疑似是雙方在進行情報交接之類工作。
而且,批發鋪子那三人,也再次在周圍露麵,像是在防備對麵,又像是在替雙方接觸進行警戒。
不用說,雙方接觸的事兒,大概率不一般,至於是不是什麼重大情報之類,隻能說,可能性很大。
隨後,通過對魚販新接觸目標的跟蹤,再次發現可疑之處,目標很快便行動,向一家小書刊公司投遞了東西。
但經過調查,書刊公司並不存在問題,老板這些,查過後發現都是本地人,且是正常經營。
但其投遞的東西,是直接投給書刊公司的,並非投入信箱,因為信箱是雙向的,也可能隻是借書刊公司的信箱投放,等郵局的人來時一並收走。
但經觀察,那件東西,郵局的人並未取走,也就是說,那是直接投給書刊公司的,既然公司沒有問題,那便是其中某人或某幾人存在問題。
但書刊公司較小,人員不多,不好上門查,以免直接撞上或被人察覺,隻能暗中悄悄去查。
能抽出的人手有限,這活兒查得不快,但運氣不差,他們跟到了一名行跡可疑的職員,並通過對方又發現了可疑之地。
城外一家小工廠,反正還沒多數作坊大,也就十幾名職工,若非是有幾部機器,都跟工廠扯不上什麼乾係。
工廠也是民宅改成的,生產的東西是火柴,半手工模式,不過地方倒是整得像模像樣,主要是其所生產的,是一些較高端的火柴。
也就是材質較好,燃燒穩定,且在其中添加一些芳香物質,主要是為一些高檔場所或場合,做訂製火柴的。
工廠,隻生產火柴,火柴盒則是尋人按要求專門印製後,交由附近人家孩童或婦女,沾盒子並放入火柴等。
至於為何懷疑此地有問題,因為工廠未從本地招取一人,全是老板所謂親戚朋友,雖然高矮胖瘦老少皆有,但平常時候能糊弄過去,但都查到其身上了,那這些便都是其中疑點。
至此,肖銳的人手又不足了,原本,他準備慢慢查的,但可惜,一個情況的出現,讓他不得不求援加快腳步。
與國外接觸,商議進行幣改一事,日本人不知通過何渠道,知曉了此事,並開始向英美施壓,想要攪黃此事。
英國佬一聽,原本因國府與美國人接觸,不得不主動的他,立馬縮了回去,而美國人,雖也敲定並簽下初步協議,但推進上,美國那邊也開始遲疑拖延進一步的協定。
甚至,若非負責商議的人,眼看英法的殖民地貨幣,在迅速湧入中國,大肆搶占美國的便宜,且那協定也是到手的政策,才將個中緣由偷偷泄露給國府。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