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哐且哐且跑了一日夜,到首都已是第二天下午兩點半。
蕭三爺打從接到女婿電話,就準備好今日的接車了。
猜到有不少行李,特地問蕭二伯借了部大七座外加寬敞後備箱的吉普車過來。
饒是如此,盈芳一家連金虎帶行李地把車子塞了個滿滿當當。
“中午吃了嗎?沒吃我帶你們去飯店點幾個小炒湊合吃一頓,晚上老二給你們接風洗塵,到時敞開肚皮痛快吃。老二托人從鄉下弄來一隻四斤多重的老塘甲魚,回家放了行李咱就過去。”
“那就直接回家吧。”老爺子提議,“都這個點了,飯店早休息了,去了也白跑。”
盈芳幾個也說:“火車上吃的還沒消化呢,還是先回家吧。”
“那就直接去我那房子。”老爺子拍板。
他老人家年輕時挺要麵子,老了倒是越來越看得開。
想想也是,人這一輩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家人團結和睦最重要。
可惜老大眼瞎,娶了個媳婦那麼糟心。好在小兒子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女,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原想著這輩子跟著小兒子一家在鄉下住過邊得了,即便有個什麼事回京都,老二那邊給他留了房間,不怕沒地方住。因此毫不留戀地將軍部分給他的那幢洋樓還了回去。
沒想到新元首上任,給他們這批老革命家重新分配了一批養老的宅院。
身為開國元勳的老爺子,更是分到一座前有天井、後帶花園的寬敞四合院。離蕭三爺置辦的小院子還挺近。
老爺子倒也硬氣,京都這邊既然給批了一座四合院,寧和城裡的大宅子還攥著乾啥,當下就給退了。說他一個老頭子,要那麼多房子乾什麼。
正好,國家在為以前的一係列錯誤決策做補償,那宅子重又還給了老大爺一家。
盈芳一家來京都後不久,寧和那邊就收到了相關文件,老大爺一家很快收到街道退回的房屋等產權,一家人不可置信地搬回大宅,禁不住熱淚盈眶。
言歸正傳,這下蕭老爺子不愁兒孫多了沒房間安排了,大掌一揮,樂嗬嗬地說:“都搬我那去!小三你那院子著實小了點,寶貝蛋們大了,不像小時候,三個娃一張大床搞定。上小學了該一人一個房間了。而且胡同裡進出的人員太複雜,有些巷弄裡還搭著地震棚,寶貝蛋們想出去玩會兒都不放心。我那邊有現成的大花園給他們玩,出去也比你那邊清靜。你要不習慣,你們倆口子隻管自己住去,小向一家住我那。老子我有曾孫子、曾孫女陪就夠了。”
蕭三爺氣得翻白眼。
不就是房子大點、房間多點麼,有啥好嘚瑟的。
眼看著寶貝蛋就這麼被老頭子拐過去了,三爺心裡苦啊。
可他那邊房間少的確是硬傷,想給三個寶貝蛋一人布置一個寬敞的房間,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老爺子的提議他無力反駁。
以至於不久後,改革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利民政策一項接一項發布。其中一項——城鎮居民能自由買賣房屋或宅基地建造房屋。
蕭三爺二話不說,掏光積蓄在將來越變越繁華的地段買了塊宅基地,建了棟寬敞明亮的大洋樓,給閨女倆口子還有三個寶貝蛋一人布置了一個大房間,那是後話了。
此刻,他還真沒辦法拒絕老爺子的提議,包袱款款地跟著媳婦兒、閨女住到了老爺子那。省的兩邊跑了。至於麵子,那是什麼?能吃嗎?
老爺子的四合院確實挺寬敞。
院門一開是一方七十來坪的天井,青磚鋪地,古色古香。角落一株高大的月桂樹,樹下一口清澈的八角井。井口懸著一組繩軲轆,吊了一桶水上來,每個人都洗了把臉,洗去一身的疲憊,整個人鬆快不少。
環著天井分彆是一溜倒座房、三間正房、左右兩側廂房。每側廂房也各是三間。
關鍵是位置好,出胡同沿著大馬路走上百來米,對麵就是京都大學。
“以後乖囡上大學走著去,自行車都用不上,多方便啊。住下來吧,住下來吧。”蕭老爺子渾然不覺此刻的自己像極了王婆賣瓜。
盈芳好笑之餘,想想也有道理。再者她要是帶著孩子們住到爹媽那,老爺子一個人住在這兒多孤單啊。便答應留下。
生怕老爺子讓出正房,趕緊讓向剛把行李搬去西廂房。
蕭三爺倆口子肯定陪著孩子們住啊,緊隨其後地在東廂房選了一間。
蕭大伯跟著也選了一間。他另外還有套二居室公房,離這兒不算遠,自行車踩踩一刻鐘。這麼做不過是跟著大夥兒湊熱鬨罷了。
福嫂也快手快腳地在倒座房選了一間當臥室——緊鄰倉房和大門,倉房下麵還通了一個小地窖。
笑著打趣說她的房間坐擁糧草和關卡,擱古代那可是最重要的戰略位置。
老爺子見他們各自都選好了,也就不再多說。
他年紀大了,要這麼多房間乾啥,選了東邊一間正房做臥室。剩餘兩間,一間做餐廳,擺張能容納十幾人的大圓桌,以後一大家子都聚在這裡用餐。另一間用於起居會客,擺組沙發、茶幾,再弄幾張花架,倒也雅致。
盈芳讓向剛把電視機搬到起居室,這樣一家人想看隨時都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