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之後,作為從龍之臣的賈敬,反而更低調了。從不與人爭權奪利,也從不居功自傲。若是與東宮的舊臣有了分歧,要麼以理服人,要麼退避三舍。
旁人見了,隻讚歎他謹慎,會做人。可隻有賈敬自己知道,他到底是為了什麼。
老聖人之所以會這麼快就退位,少不了他在暗地裡攪風攪雨。當初太子將這件事托付給他是一個原因,他自己怕節外生枝也是一個原因。
行百步而半九十,做什麼事都有功虧一簣的可能。
他不敢賭!
所以,他不但做了,還算是主動做了。還是太子的聖人隻是暗示了他,並沒有要求他什麼,就算說破天去,也隻能是他賈敬擅自揣摩上意,跟新沒有半點兒關係。
聖人還是太子,自然會感激賈敬,覺得得臣如此,夫複何求。
但如今,太子已經是聖人了,他和老聖人畢竟是親父子,老聖人除了戀權之外,也沒有什麼對不起他的。
如今,聖人已經大權在握,而老聖人已經中風癱瘓在床,對聖人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了。
他們勝負已分!
自然而然的,聖人就會漸漸忘掉老聖人的種種不好,重新找回父子之情。
這個時候,賈敬這個導致老聖人癱瘓的禍首之一,自然也就成了聖人心裡的一個疙瘩。
聖人心裡該是很矛盾的。一方麵,賈敬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另一方麵,那受害者的確是他的父親。若是賈敬膽敢有半絲以此居功的意思,聖人立時便會惱羞成怒。
因為,這無異於是在提醒他:當初一心想要致老聖人於死地的,正是他自己!
說起來,賈敬還要感謝三皇子。若不是他最後來了那麼一出,加速了聖人的中風,賈敬就不止是擔負一部分責任了。
有像賈敬這樣謹慎低調的,自然也有一朝得誌,便找不著北的。賈敬隻是冷眼看著,在朝堂上甚少出頭,每日裡按時下衙,回家也隻專心過問一雙兒女的課業而已。
而且,他覺得,自己的子息還是太單薄了,若是能再有一子,兄弟二人相互扶持,真是再好不過。
當然了,前提是彆想史氏一般,把好好的同母兄弟,挑唆的跟仇人似的。
隨著賈珍一日日長大,賈赦也終於在張氏的督促下,中了個進士。賈代化是老懷大慰,又和賈敬提起來,想讓賈珍也科舉入仕,使賈家徹底改換門庭的事情來。
但據賈敬觀察,賈珍雖然也喜歡讀書,但他隻喜歡刑律一類的書籍,對於科考所用的四書五經,全然沒有半點兒興趣。
熟讀刑律並不是不務正業,賈敬並不想拘束他,就婉拒了賈代善。賈代善十分惋惜,但也不好多說什麼,隻得把精力用在了督促賈政上。
這讓賈政苦不堪言,偏偏有了賈赦珠玉在前,史氏就是想幫小兒子,也沒有什麼借口。
好在賈赦的長子賈瑚出生之後,賈代善的精力被長孫奪走了大半,這才給了賈政喘息知機。
再然後,賈政的長子賈珠也出生了,賈代善就懶得管這個不成器的次子,準備把希望放在孫子身上了。
而賈珍則是每日裡跟著蘇長楓出門,見識一下市井人情。有時候,碰見了平民百姓有爭執,他也會上前幫人家解決一下糾紛。
因著他穿得好,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平民百姓在他麵前不敢撒潑耍賴。而他又熟讀律法,判案有理有據,還懂得兼顧人情。
漸漸的,許多百姓都很信服他,有了分歧也不再聚眾爭執甚至大打出手。而是專門等到他出門閒逛,求到他麵前,讓他給評理。
倒了賈珍十五六歲的時候,賈敬的好友顧桓之已經官居刑部尚書了。他很欣賞賈珍,又見賈珍沒有考科舉的意思,便在一次和聖人閒聊的時候,把賈珍市井斷案的事當成閒話,說給聖人解悶了。
聖人當時聽了便有些驚奇,隻是也沒多說什麼。直到有一次,聖人微服出遊,專門到了城南去看賈珍斷案。
那一次,賈珍遇上的,正是一個婆媳紛爭的案子。
周圍圍了許多人,聖人便混在人群中聽了一耳朵。
那家的老太太說兒子不孝順,有了媳婦忘了娘,定然是媳婦挑唆的。
賈珍先是問了兒子與媳婦,平日裡待老太太如何,一邊又詢問老太太,他們說的是否屬實。然後,又詢問了鄰裡,讓他們說說這家人如何。
最後拚拚湊湊的,賈珍就聽明白了。
原來,這家的兒子和媳婦也不是不孝順。兩口子都很能乾,有了什麼好東西都是緊著老太太吃用。隻是夫妻二人感情太好了,就難免忽略了老太太,這才讓老太太心生不滿。
賈珍看出來,這老太太其實也是滿意兒媳的,就故意問她:“您可是要讓兒子把媳婦兒休回娘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