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花了三天的時間列了個章程,並和蘇、文兩個幕僚商議修改了許久,這才定了下來。
哦,對了,蘇幕僚與文幕僚在上次宰白鵝一案裡,也沾了光,分彆得了個“府經曆”的職位。
這個職位是知府的屬官,有些特殊。按照朝廷的律隸,這個官職應是正八品。但也有特殊情況的,可以沒有品級。而兩個幕僚的這個府經曆,就是沒有品級的那種。
饒是如此,他們兩個已經很滿足了。畢竟,他們總算是跨過了由吏到官的那道堪兒。而且,林如海也承諾了,隻等他們下次再立了功,就給他們請來正式的品級。
這個承諾,讓本已經心滿意足的兩人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讓他們雄心再起,重新燃起了熊熊鬥誌。
彆的不說,單說從那以後,兩人都開始主動到林如海這裡借書來讀,還會趁林如海閒暇的時候前來請教。這就讓林如海很是欣慰。
畢竟,他以後要做的事肯定越來越多,而這兩個人,必然還是要跟著他乾好些年的,兩人的能力高了,也就能為他分擔的更多。如今,他們肯主動上進,林如海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而且,林如海替兩個幕僚謀官的事,在幕僚界也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畢竟,這年頭兒,官員立功不易就是再寬厚的東翁,也不會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功勞分給幕僚。
雖然,他們這些政績和功勞,大多數都是在幕僚的幫助下完成的。
因為,幕僚本來就是協助東家做事的。東翁出錢聘請了他們,就等於買斷了他們的才華。東翁會在自己發達後,給幕僚更多的好處,或者是幫他們再考科舉,也會讓幕僚的兒子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入學,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
但再多的,就沒有了。
幕僚門投入東翁門下時,也很清楚他們是乾什麼的,會得到什麼,又失去什麼。
可人心總是不知足的,如果能有機會直接入仕,又有幾個人會不心動?不說彆的,隻說自己有了官身之後,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土地免稅,自己的孩子也會水漲船高,結親就能找更好的人家。
這還是看得見的好處,那些隱性的好處就更多了。
於是,就在林如海將蘇、文二人弄去做官之後,就有許多暫時賦閒的幕僚,和放棄科舉,準備做幕僚的人找到林府,向林如海自薦。
正好,林如海也覺得自己的人手有些不足,蘇、文二人如今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時時刻刻為他分憂。林如海就決定,從這些自薦的人裡麵,再選兩個,作為日常參謀、協助的人選。
至於這些人的想法,林如海自然是知道的。
不過,他並不在意。
隻要他們做幕僚的時候,全心全意地幫他,他自然是不介意在適當的時候,提拔他們一下的。
在他看來,這些人日後若是有了出路,也是他的人脈不是?
但這也不是說,隻要有能力,林如海就會收的。
有能力是一方麵,人品又是另外一方麵了。若是來了一個一心奔著自己的仕途去的,難保他以後不會為了自己的前程,把林如海給稱斤論兩的賣了。
凡是前來自薦的人,林如海都會專門安排時間,一個一個地親自見過,親自攀談,最終選出了兩個。
第一個是個四十多歲的,姓梁。梁先生自己是沒什麼再進一步的心思了,但他有個兒子,今年已經二十五了,因著沒有名師指點,雖也讀了不少的書,卻一直不開竅。
這位梁先生也是個聰明人,和林如海攀談了片刻便摸到了一點兒林如海的心思。因此,他乾脆就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心思給碩了。
“學生來此,便是為大人的賢名所引。隻是,學生一把年紀,已經沒有年輕人衝勁兒啦!如今,隻希望我那不成器的兒子,能考個功名,也算是彌補學生的遺憾了。”
林如海沉吟了片刻,在得知梁先生的兒子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隻是考舉人卻總是差些火候後,便道:“我府上為犬子授課的翁先生就是個舉人,也曾教出過十幾個個舉人。林某可以在翁先生麵前舉薦令郎,但能不能被翁先生收入門下,就不是林某能定的了。”
梁先生聞言大喜過望:“大人肯給一個機會,學生已然感激不儘了。若是犬子實在愚鈍,入不了翁先生的眼,學生也就死了心,給他安排後路了。”
當年,翁先生自己,便是考了秀才之後,一直考不上舉人。他又家境貧寒,不忍父母兄弟一直為他操勞,終於在二十八歲上頭,下定決心不考了,轉而費儘心思,拜入了一個老椽吏門下,學著給人做幕僚。
因著自己的經曆,他雖然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青出於藍,但也不是十分強求。若是兒子真的沒有這個天分,趁早放棄了,跟著他學著做個幕僚,日後也能養活一大家子。
索性,那梁家哥兒雖不是什麼經世之才,但也不是榆木疙瘩。翁先生看在林如海的麵子上,還是收了他,並針對性地指導了一番,讓他頓時就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梁先生見兒子前程可期,自然對林如海死心塌地。
林如海招的第二個幕僚,還年輕的很,今年不過弱冠之年。
這個幕僚姓葛,草字放翁。他之所以來給人做幕僚,就是因為窮。
葛放翁父親早逝,自幼與寡母相依為命。他父親是個老秀才,除了一箱子書之外,並沒有留下什麼額外的財產。他的母親不想兒子一生祿祿,就繡花攢錢,供他讀書。
索性葛放翁倒是沒養成什麼清高的毛病,字能寫的端正之後,就找了份兒給書局抄書的活計。這樣既能練字,也能看到更多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