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時候,福州的八百裡加急戰報,才剛剛到京。
兵部接到戰報之後,絲毫也不敢怠慢。兵部尚書火速入宮陛見,向聖人稟報了此事。
聖人當既召了戶部、工部和禮部的官員入宮。
史鼐接到消息的時候,正在工部幫忙修改圖紙,便和工部的喬尚書並左右侍郎一塊兒往宮裡去。在宮門口,碰見了胡詹與廖玉二人。
六人相互示意之後,一同進了乾清宮。
“都看看吧。”聖人對戴權示意了一下,戴權便把福州的戰報遞給了離禦座最近的太孫。
太孫最近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畢竟要娶親了嘛,人生四大喜之意。而且他的妻子雖然還沒有確定,但一定是個貌美而賢淑的女子。
血氣方剛的少年人,對這種事情,難免有些幻想和期待。
在他得知茜香國進犯之後,有那麼一瞬間,就覺得這茜香國真是沒有眼色,怎麼早不進犯,晚不進犯,偏偏這個時候來了?
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知曉此時最要緊的不是抱怨,而是應對。
早在各部尚書來之前,太孫已經從聖人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經過。
因此,戰報他隻是掃了一眼,便遞給了下首的史鼐。史鼐看過之後,遞給了工部尚書……
以此類推,等在場的四部官員都看過了之後,聖人才淡淡地開口:“都說說吧。”
距離在朝堂上宣布給太孫選妃,截止今日,不過兩個多月。可是,聖人明顯瘦了很多,臉頰都微微往裡凹陷了,臉色也失去了從前的光澤。
說真的,幾部的官員心裡,是有一種詭異的慶幸的。
因為大夏是以孝治天下的,一國之君更是要做天下百姓的表率。
若是在茜香國進犯之前,聖人突然駕崩了,那大夏麵對茜香國,勢必要處於被動的狀態。
因為,天子居喪期間,是不宜動兵的。
因此,茜香國完全可以鑽這個空子,隻是不停地騷擾,而不真正的犯邊。
朝廷總不能放任他們騷擾福州或廣州邊境而不做處理吧?
要真是那樣,置廣州或福州的百姓於何地?
因此,真要是落到了那種境地,大夏隻能談判求和。而主動求和,就勢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就算等三年之後,可以再討回來。
但那時候,茜香國勢必就借助大夏這裡坑回去的東西,發展的更好了。而且,還對大夏有了防備。
大夏想要找回場子,還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但如今,茜香國在此時進犯了,以上的那些不必要的代價,就通通不用付了。
幾部的大佬在聖人龍體違和之後,心裡就有的隱憂,也就去儘了。
在眾人都傳看完了戰報之後,史鼐便當先出列,稟報道:“聖人,戶部的糧餉已經湊出了一批,隻需聖人一道旨意,便可押送福州。”
工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對視一眼,喬尚書奏道:“工部又造出了一種新型的火炮,此炮專門用於之上,正好可以借茜香國的水軍,試一試我大夏的利器。”
禮部陳尚書也不甘示弱,當既便道:“臣回去之後,便召集禮部官員,撰寫檄文,痛斥茜香國的不義之行。”
大家都知道,聖人的精神還沒有看上去好。因此,這次議事很是乾脆利落,沒有半點兒扯皮的。對此,聖人自是十分欣慰,覺得朝中有這些肱骨之臣輔佐,他便是哪一天閉了眼,也不用擔心太孫少年登基,社稷不穩了。
殊不知,今日各部大臣的辦事效率,卻被太孫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太孫此時的想法是:原來,這些朝臣們的效率還可以這麼高啊。那麼,他們往日裡互相推諉扯皮,起步就是仗著皇祖父脾氣好就欺君?
待日後太孫臨朝,就狠抓朝臣的辦事效率。
能三天乾完的活兒就彆拖四天,能一天辦好的事就彆用一天半。
什麼,乾不了?
乾不了走人。
科舉製都施行了多少代了,還以為是在隋唐以前,人才緊缺的時候呢?
作者有話要說:可以說,科舉製對統治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從求著人才從山野之中出來做官,變成了人才多的隨便挑。
個人認為,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皇權。
PS:今天有人說我節奏慢。大家也覺得慢嗎?
雖然吧,我自己感覺還好,但我也知道,我從小到大,除了吃飯快,乾什麼都慢悠悠的。
就想問問大家,需要加快點兒節奏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