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湛本來以為李家四個孩子就已經很多了,但李母娘家的孩子居然有**個之多,明明李曲悅上一次來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多。
也就是說,短短幾年之內,這兩對夫妻就多生了好幾個。
蘇湛看了看這孩子人數,感覺腦殼疼。
李母和李大姐顯然和她的想法不一樣,兩人笑容滿麵的掏出李母自己做的桂花糕遞給圍過來的侄子侄女。
“大嫂,弟妹。”李母看著前來迎接的兩人,含笑說道。
“妹妹來了,快進來。”李大嫂一把拉住她的手,把她往裡帶,另一邊李母弟妹也不甘示弱的挽住她另一隻手。
李母看著兩個妯娌的動作,眼裡的笑意不由收斂了一些。根據她的經驗,一旦她們倆這麼熱情起來,絕對是有什麼事情要來求她幫忙了。
李母的這兩個妯娌,其實認真說起來心地不壞,可就是有點愛較勁和貪小便宜的習慣。
但這也算是人之常情,這兩位也不是那種貪得無厭的人,所以李母和她們相處的其實還挺融洽的。
“好了,兩位彆這樣了,有什麼事就直接說吧。”李母看著這兩位一個搬凳子,一個遞茶水的殷勤動作,感覺有點腦殼疼。
聽李母這麼一說,她們倆這才訕訕的停下手裡的動作,李家大嫂不好意思的轉過頭說道“這不是,你大侄子他們幾個男孩子都長大了,我尋思著是時候把他們送到學堂裡去了,說不定日後我們家還能出幾個秀才呢。”
李母弟妹也連連點頭,
李母點了點頭,娘家這幾個侄子確實有幾個聰明伶俐的,而且娘家出了幾個讀書人對她來說也是一件長麵子的事情。
彆看李家在梨花村數一數二,當朝也不像前朝那般重農抑商,但做生意的在這時代比不上當官的,這是所有人普遍的認識。
雖然她對兒子李笑語的前途未來很放心,但若是娘家多出幾人幫忖,日後若真進入朝廷,笑語也可以多一個幫手。
所以她沉吟片刻之後開口道“這是好事啊。”
等話說出口,李母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培養一個讀書人要耗費多少錢財,已經把李笑語送入私塾的她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你們是想借錢”李母了然道“要借多少”。
兩人眼睛一亮,支支吾吾的說道“十兩。”說完之後,還立刻補充了一句“一人十兩,一共二十兩。”
李母手一抖,不可思議的看著她們。
在人均收入一年可能連一兩銀子都賺不到的梨花村,十兩銀子相當於普通人近十年的收入。
即便是李家,十兩銀子也至少是大半年的收入了。
這兩人也真敢開口,李母眉角直抽抽。
“妹子,我們都認識多少年了,你放心,嫂子絕不是那種會欠錢不還的人。”李大嫂一咬牙,說道“現在隻是一時周轉不過來,等年底的時候,一定會還給你。”
“對啊,如果二姐你還是不放心的,我們可以寫借據的。”李母弟媳連忙保證道。
李母按了按額頭,無奈的說道“既然如此,還不去取紙筆。”
這話一出,兩人立刻就知道她這是答應了,歡天喜地的拿過紙筆簽字畫押。
李母自然不會說什麼不需要寫借據的話,畢竟就算是親兄弟也需要明算賬,感情再好,關係再親,可如果涉及到了金錢的方麵,尤其還是大額金錢的時候,還是要算清楚的。
李母把兩張借據收起來,從荷包裡掏出一張蓋著錢莊印章的紙出來,然後說道“我現在身上沒帶那麼多現銀,你們把這個拿到大通錢莊去,他們的人會給你相應的銀錢。”
兩人點頭,接過她手裡紙質特殊,由大莫王朝控製的大通錢莊統一發放的特殊紙張。
“對了,怎麼隻有你們在家,爹娘,大哥和小弟呢”李母疑惑的問道,今日是她爹的生辰,不是應該在家裡等她回來慶生嗎
李大嫂回道“你大哥和小弟這幾天一直在忙,大約還要一些時間才回來。”
李母弟媳接著道“爹和娘到村長那裡開族會了,想必一時半會也回不來。”
“開族會”李母微微皺眉,不解的問道“不是隻有每年年關的時候才會召集村裡人開族會嗎,為什麼今年會提前這麼長時間”
李大嫂歎了口氣,“還不是北麵大旱給鬨的,如今有傳言流出,說是再過不久,我們這裡也沒雨可下,所以村長可不得要召集大夥商量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