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風沙裡,路以卿正拿著麻繩研究怎麼織圍脖。
金陵的老宅中,路家主卻是召見著管事,翻看著文書賬本,忙碌不已。
又一批管事商量著離去,管家眼看著天色不早,端著幾盤糕點見縫插針的走進了書房,勸道:“家主,天色不早了,該用晚膳了。您也是大病初愈,這時候合該好好休養才是。”
路家主聞言頭也沒抬,等了等果然等到了放在手邊的糕點。他隨手撚起一塊放進嘴裡,這才開口道:“不急,晚膳遲些用也無妨。”
管家看著路家主熟練的動作都有些無語了,不免又勸了句:“家主,再晚些您又該說時間太晚,晚膳可以免了。可您也不能拿糕點當飯吃啊,郎君知道會擔心的。”
路家主聽他提起路以卿,終於抬起頭歎了口氣——從長安將生意遷回金陵,這並不是一件小事。想當年他從金陵將生意做到長安,足足耗費了十年光陰,遷回來卻隻用了不到三個月。且不說其中的落差,隻是這一番牽扯便是傷筋動骨,如果不是顧慮著路以卿的安危,他其實真狠不下這個心。
可商行搬遷說到底也是治標不治本,或者換句話說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隻要襄王還沒有放棄他們路家的錢財,危險便沒有遠離他們,甚至等他回過神來發現路家為了離開長安,損失了大量錢財,說不定立刻就會惱羞成怒。
當此之時,路家主隻覺危機重重,又哪裡還能安心修養呢?
管家見他這模樣,也不知從何勸起,能做的不過是照料好路家主的衣食起居而已。
過了會兒,路家主終於開口,他問管家道:“於盛你說,阿卿她們現在到西北了嗎?”問完不等管家回答便自顧自答道:“算算日子,應該是到了。”
管家這才接話道:“郎君聰慧,少夫人沉穩,家主不必太為她們擔心。”
路家主聞言點點頭,終於徹底將心思從麵前的文書賬本上移開,他放下書冊抬頭問道:“阿卿之前要走的那些人,你有消息沒,他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
臨行前路以卿從路家主這裡要走了許多銀錢人手,仿佛打定主意要領一筆啟動資金,然後出去單乾發展自己的事業。可錢財這些還好說,她要去的那些商行老人固然能力卓著也值得信賴,可多年來他們與商行的聯係也是千絲萬縷,根本不是她說分開就能分開的。
因此管家還真知道這些事,聞言便答道:“回家主,郎君之前要去的人手被分作了三批。一批人如今趕往了東海,似乎在東海海岸附近找了個偏僻的小漁村,然後修了不少池子,似乎是打算曬鹽。第二批修了窯似乎打算燒製瓷器還是什麼,順便也做些燒酒屯著。第三批人就四下打點,聯係商行漕運,似乎打算自己弄條商路出來。”
聽完管家的話,路家主心裡多少便有數了,眉頭卻是微微蹙起——曬鹽的法子很早之前路以卿就提過了,鹽鐵自古都是暴利,也自古都掌握在朝廷手中。路家從前不缺錢,因此知道那提高產鹽的法子,也從來沒打算過插手。可現在路以卿似乎打算走販私鹽的路子了,這種事來錢快。
而與販私鹽這種犯罪之事相比,燒瓷器做燒酒什麼的,便都不值一提了。
路家主有點怕,怕襄王還盯著他們,怕有人知道路以卿插手了私鹽一事。於是他糾結一陣,方才對管家吩咐道:“你讓人去東海幫他們遮掩些,再高價收些鹽引送去,多少打個馬虎眼。”
管家應下了,卻沒急著離開,等著看路家主還有沒有其他吩咐。
也沒讓他多等,路家主又問道:“對了,前些日子我讓你收集的糧食怎麼樣了,可收得夠了?”
管家便回道:“收了三船了,都是咱們的人去那些產糧地直接收的。這時候夏糧也還沒收,咱們收的都是陳糧,貴倒是不貴,可這時節不對,再收下去怕就要驚動有心人了。”
路家主心裡也有數,便點點頭道:“如此便收手吧,先把這三船糧食給阿卿運去。她之前就帶了那麼點東西過去,怕在衛家軍那裡根本入不得眼。這些糧食送過去,也給她添點底氣,之後就等夏糧出來了,再讓人去收些送去,那時候也不怎麼紮眼了。”
管家點頭應下,等了等沒再等到路家主吩咐。正打算離開,卻又被路家主叫住,後者想了想便提筆寫了封信,讓他使人送去西北。
折騰一番,管家這才拿著信離去,他前腳剛走,後腳晚膳也送來了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