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長生也聽陸濤反饋過。
這麼漂亮的模特,坐在那讓學生們畫人像,場麵是踴躍激動的。
美術美術,終究還是追求美好的藝術。
藝考生們都是能欣賞美的。
哪怕不畫素描人物頭像,畫畫速寫也好啊。
所以鐘明霞可能也是經曆了自己工作以來,被最多人圍著畫的場麵。
數百人!
哪怕周圍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坐不下,連二樓欄杆邊都擠滿了學生。
還好穿著衣服。
萬長生也順便:“我聽他們說你把一天六個課時拆開來上,這樣也不錯,靈活機動,那就這兩天抽個晚班,我上速寫課,你來做模特。”
鐘明霞幫他把包紮麻繩再調整下說好。
直到來教學區上課,她才算是走進這片塗鴉網紅地,還驚喜的叫馬振宇給她拍了一組照片發朋友圈。
所以看見一直停在遮陽篷下的兩部車都理所當然:“嫂子還沒拿到駕照,就買了車?”
萬長生沒解釋:“你倆學車的時候,麻煩多照顧下她……我先走……”
正好這時候艾米拉匆匆忙忙的提著張自己的畫跑出來,看見師父還急刹車,示意自己要去美術用品店買東西。
萬長生純粹是習慣性的看了眼徒弟的畫,腦海裡麵卻轟的一下!
豁然開朗!
有時候藝術就是這樣。
靈感就是觸類旁通的一瞬間。
費雪雁給他解釋過,這種歐美現代藝術的培養軌跡。
先隨心所欲的亂畫,然後逐漸沉澱,找尋特點,直到最後形成自己固定的風格。
這個時間可長可短,有些人一兩年就跳過美術專業基礎成名成家,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找尋自己的不平凡。
就跟人生一樣。
總之和國內學院派先學技巧,然後再去找風格,是大相徑庭的。
萬長生是個怪胎。
他有深厚的國畫泥塑基礎,但沒有接觸過學院派的專業技巧,最主要是沒有受到那套思維想象力的禁錮,所以他進了美院以後,有些下意識的放棄了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國畫,也是因為那裡麵沒有太多自然的新意,雕塑卻對他來說是個全新的世界。
包括他做的到現在所有雕塑創作,都可以看成是隨心所欲的亂搞。
第一尊舞台雕塑是寫實的舞台幕布,後來被郭槐生帶著改了兩三個版本,然後才變得藝術氣息濃厚,擺脫了模型味。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最終擺在平戲新校區門口的雕塑,舞台中央那個宮女形象是有點畫蛇添足的。
隻是為了點題,一來配合大美時代這個標題,暗示大唐盛世這麼個元素,二來給戲劇學院有點職業特點。
在萬長生最早構想的作品裡麵,舞台應該是空曠的,表達那種台上台下兩重世界的感覺。
但他還是很沒藝術家風骨的做了。
那個形象包括後來給杜雯改造成稱重宮女,都跟舞台雕塑沒有直接關係,純屬隨手做的小東西。
後來再做這樣那樣的泥塑,直到朱八戒的塑像,都是沒什麼頭緒,也沒有風格關係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瞎做,想到哪裡做到哪裡。
甚至於放大成不鏽鋼像,萬長生都還沒發現這個點。
直到手裡這枚不鏽鋼貓咪,親手打造完成的不鏽鋼件,一而再,再而三……
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巧合,三次就應該找尋其中的規律了。
算上杜雯手裡那件,萬長生這是第三件不鏽鋼作品。
再算算其實從一開始做舞台雕塑第一版,萬長生在喬宇的指導下就做了不鏽鋼的材質部件。
這就是風格。
就好比老童用油畫材料畫潑墨重彩,老樊之前一直畫支離破碎的玻璃幕牆。
這都是形成畫家最顯著的風格,換句話來說,這就是名家的符號。
頂級名家當然一輩子都會不停追尋探索性的符號,因為他已經足夠有名,名字就是符號,就是票房保證。
但對大多數畫家來說,找到一個能讓人看一眼就知道是誰的符號,那就足以吃一輩子。
米勒的農民題材,莫奈的睡蓮,高更的裝飾化色彩,米羅更鮮豔的色感,梵高那瘋狂的黃色,這些都是畫家們身上的標簽,有時候讓畫家都不敢輕易改變。
嗯,就好比寫的有人擅長什麼,就寫一輩子,這也是風格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