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長生恍然大悟:“哦,她啊,她不是給我做過采訪嗎?沒看見?”
杜雯輕描淡寫:“據說是因為采訪裡麵涉及到刺青,就要把那段掐了,妮兒卻很較真,非要說刺青也是藝術,掐了那段就乾脆彆上她,最後她給你的采訪就沒用,其實蠻可惜的,她那段才是你第一回公開談美術教育培訓,回頭韓姐可以看看那段視頻。”
韓曉敏已經完全潰敗,也許她在賈歡歡麵前都不會有這樣全麵的挫敗感,這不是杜雯當時感受過的那種情感上落下風,而是能力、外表、氣質上對她的全麵碾壓。
從年齡上上來說她比杜雯還大一兩歲,可杜雯的方方麵麵都超出她太多。
特彆是這種舉重若輕的淡定。
感覺和萬長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風格。
所以韓曉敏這會兒隻能弱弱的點頭。
反倒是鐘明霞繼續聚精會神的觀察,她鬼精鬼精的小聰明,肯定感覺到這個經紀人和彆的女生不一樣,跟萬長生之間的關係太特彆了。
雖然兩人都很撇清。
萬長生就在這麼三言兩語間,雕出來那個娃娃一樣的獨角獸,大家看了都能感覺到,隻要上色,或者換成毛絨玩具材質,一定是個充滿靈性的家夥。
杜雯把那小塑料盒遞回去:“萬萬你發現沒,如果做成這麼小的手繩掛飾,就可以用上你說的那種琺琅彩工藝。”
本來真是沒把這些小東西當成雕塑品,順手做的工藝小玩意兒,主要是給大家鍛煉技藝,熟悉工序的,萬長生聞言眼睛一亮:“真的哦,這一定好看!”
江浩咬著筷子頭把方案確定下來。
眾人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就這樣連吃個飯,大家都能搞出好幾款產品來,然後現場又分組湊文創小團隊。
這也是杜雯最近開發出來的項目組模式,因為文創產品涉及到可能很多內容,任何一款隻要有人牽頭交出明確的設計想法就能成組,然後哪些人參與進去成為組員,最後產品銷售提成就有跡可循。
如果賣得好,那就意味著可能幾年幾十年都能陸續提成。
從上學期萬長生來平京開始的文創產品大框架,現在半年過去,各種生產外包廠家逐漸熟悉到位,即將開始出現產品上市的局麵了。
大美社內部是很激動的。
萬長生和杜雯也很期待。
對少數人可以用夢想、熱情、愛好可以來帶動,但大多數人還是要用收益來凝聚。
年輕的廟守和小官僚女兒把這點都看得很清楚。
僅僅用大美培訓校作為大家的收入來源不夠。
三千藝考生的規模也僅僅能用到一兩百位助教,今年大美社算上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已經有超過五六百人。
未來每年還會狂增人數,直到三四年以後才達到比較穩定的數字。
這當中肯定有優勝劣汰,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各個類彆的配套工作組,圍繞培訓校建立起來以後,廣告、文宣、攝影攝像這些也需要大量工作項目來帶動。
所以依托培訓校搞文創產品是第一步。
這其實是變相的考慮就業率,萬長生和杜雯站的高度,不由自主的就被拉到這樣。
大學幾年,他倆甚至得不由自主的帶領這樣一家可能會有兩三千名專業人員的巨大團隊!
放到商業領域的規模,這都接近很多集團公司的體量了。
最初幾十人隻是萬長生順手協助參加高考集結起來的,然後被杜雯有意為之的團隊商業化。
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能量呢?
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