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你還是個第一次拍戲的雛兒!
好在戲劇學院的副教授了,心態和外麵普通攝像師牛皮哄哄的那種大爺氣質還是不一樣,什麼樣兒的年輕人沒見過?
轉頭對老戲骨那邊的同事們訕笑下,擺擺手,拿對講機示意攝像助理調整機位,還得翻第三場戲是什麼樣兒。
其實普通劇組的是第幾場第幾條,也就是某個場景,就編號第幾場,整部電影在這裡拍的都屬於這一場,然後不同時間的第幾條,就挨著排下去,這樣利於尋找管理。
萬長生不這樣,他是三百多張腳本場景圖,直接就是第三張。
聽到對講機裡麵的聲音,幾乎所有能接觸到腳本圖的演員、工作人員全都在狂翻!
其實大家都沒發現,無意中,包括燈光、道具、化妝、同期音等等環節,全都下意識的在了解下一場拍的什麼樣。
這跟普通劇組裡麵,很多後勤部門根本不關心拍什麼就不一樣了。
因為大家隻要按照導演發號施令,各部門頭頭再說去哪裡擺什麼,最後導演說戲的時候,大家調整下就拍。
現在則全都先知道要拍出什麼,難免就會先構想下,我怎麼在我這塊兒做好點。
萬長生肯定沒想到這個。
換一撥劇組人員來,肯定也沒這種戲劇學院專業人手的主動性。
可以說最終的局麵,有太多的偶然性了。
但藝術,本來就是妙手偶得的才最珍貴啊。
然後所有人微調設備,把剛才拍這個旮旯角的場麵擺好,忽然有些吃驚,這一幕可不是過場戲啊!
電影是動態的嘛,固然有衝突、**的重要情節,但肯定也有起承轉合的那些過場,譬如角色走路,打招呼,主要是通過一些細節交代人物背景,人物關係什麼的。
如果要用畫外音、文字來解說,那都是落了下乘。
所以試拍之類,一般都選過場戲。
可第三場就是主角小優剛剛走到這個“家屬區”旮旯角的時候,鄰居大媽通知她這裡要拆遷了。
現在改成江竹清作為小優的鄰居來告訴她這個消息。
可萬長生的腳本圖上隻有少女在舊建築背景前麵的一個四分之三側影頭像。
包括唐建程整理時候都是一躍而過。
相比其他信息豐富的腳本圖,這堪稱所有腳本裡麵最普通的一張,看起來最沒有技術含量。
連鄰居都沒有出現。
所以加個角色也無所謂。
現在攝像助理按照腳本畫麵角度,把機位稍微搖低點,對著那邊環境確認無誤了在對講機裡麵通知,副攝像師還推軌道上的機位走一遍,確認點頭。
這就是電影裡麵看起來可能十來秒毫不起眼的過渡鏡頭,拍攝時候,卻有無數的準備工作要做。
當然有人圖輕鬆簡單,糊弄的直接一個機位就拍了。
認真的人會多機位,甚至移動軌道什麼鋪上。
那邊四五個老師給江竹清叮囑分析了表情細節,這姑娘還深吸口氣走到表演位,就像拳手上台一樣。
鐘明霞孤零零的很像另一邊拳手,把林楚妮給她背上的書包再拖遝點整理下,估計找到了自己讀書時候的感覺,看眼萬長生。
導演本來應該是喊a的,但這家夥已經湊到監視器前麵,臉都看不到!
於是唐建程繼續全麵代替,聽見攝像師喊“rolling……”表示攝像組開機了,原意是旋轉,在膠片時代表示每秒24格膠片已在機器裡麵轉起來,這就是燒錢了,大家抓緊時間提高注意力!
現在是數字機時代,但也要預先開機,而不是演員動起來才開,要前後留出足夠剪輯的搭頭。
當然數字存儲就無所謂成本。
但膠片省下來的成本,卻大量耗費在後期製作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拍攝成本還是越來越高。
有些現代劇組已經不這麼喊了,更有國內喊法,但學院派比較認真,用英文也有國際範兒。
還有一係列的錄音燈光道具等提醒叫喊。
最後導演助理的助理馬振宇,啪的打個響板,第三場a!
全場都得噤若寒蟬的遠遠清場,看這邊開始拍攝。
鐘明霞的第一次銀幕表演動作。
有點懶散的手在牆麵劃拉著走路,慢悠悠的吊兒郎當。
學院派的教授講師們忍不住對看眼。
這特麼一個動作就體現出小優的學習成績肯定不太好!
這特麼是有表演功底的吧?
然後江竹清已經按照劇情安排戴上眼鏡衝過去,氣喘籲籲的口齒不清:“拆,要拆……我們這一片兒要拆遷了!廠房,宿舍都拆了……”
這是一台軌道上的移動機位在拍近景,順著倆女生走動的方向在移動的。
另一台機器,也就是鐘明霞說稍微低點那台,對著鐘明霞的臉,特寫……
鐘明霞的成名戲開始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