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讓萬長生還是不得不騰出精力去關注電影製作的後期。
哪有那麼容易就當翹腳老板的。
首先是老戲骨們開始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發動態。
放出幾張自拍或者合影,感歎這段難忘又愉快的劇組生涯,好些年都沒有這樣和年輕人們一起打磨演技,體驗真實的生活。
還有配上鐘明霞家下麵那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江景照片的。
分彆都@了年輕演員們以及萬長生。
可憐萬長生連微博都沒有,但沒有問題,杜雯全程注冊掌控了,營造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微博應有內容,曆次的作品展示,工作進度,培訓校的成績,金獎感謝,都有。
這次自然也就跟老演員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麵互動起來。
老戲骨們還是有很多擁躉粉絲的,紛紛在下麵留言詢問,是拍了什麼新作品嗎?
電影名稱《人間不拆》,果然很容易記憶的傳播開來。
粉絲們紛紛表達一定要去電影院貢獻票房。
年輕演員們則一片感謝指導。
接著他們也在各自的社交媒體上麵,更加活躍的展示劇組過程中的一些花絮照片。
其實照片都是嚴格篩選過的。
畫得五顏六色的文創園肯定不會出現,儘是些曆經滄桑的老建築斑駁,甚至還有黑白。
充滿青春氣息的江竹清、虞凱欣穿著學生裝的定裝照也在互動中貼出來。
有時候還配上點感歎的詩詞。
這就是鋪墊,讓市場開始知道有這麼一出戲。
剪輯確實不用萬長生去,得知自己是副導演的唐建程連忙打電話過來感謝,他在這個圈子裡麵更清楚各方關係梳理起來有多複雜。
像他這樣毫無背景的普通研究生,憑什麼能找到投資拍大電影。
這已經算是跳級了。
全程包辦了所有編輯和配音的工作不說,還精心的挑選出來能夠讓萬長生插手的海報、周邊、配樂等工作讓導演刷存在感。
這些東西確實是大美社的強項。
海報簡直是小菜一碟,整個大美社可以說人人都能做。
甚至對於萬長生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整個大美社內部來了一場比稿大賽。
各種風格的海報、片頭層出不窮。
萬長生自己都貢獻了一張手繪海報。
然後由劇組和大美社攝影人員在劇組現場拍的那些定裝照、劇照、花絮照,這會兒全都可以用到周邊產品上麵來。
t恤、布挎包、文具、筆記本、手機殼瞬間出樣!
感覺之前大美社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為這次的電影做準備。
不過回頭想想,本來杜雯當初策劃想拍部電影,就是因為培訓校有自己的資源可以利用起來。
所以現在整個文宣這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這樣一部初出茅廬的電影,還在後期製作編輯沒有上市發行,各種周邊已經陸續出來。
遮遮掩掩的開始在網上旗艦店跟文創商業區的實體旗艦店上架銷售了!
這時候就必須承認美術對生活真的有意義。
普普通通的肩挎布包,印上彩繪塗鴉的廠房,印上倔強的女主角,印上漂亮柔弱的女配角,還有男女生站在一起的逆光美景。
和那些千篇一律的景區紀念品,區彆太大了。
幾乎所有逛到商業區的遊客,特彆是鋼鐵公司的退休老職工們,麵對現在還寥寥無幾的商鋪,最後都會從大美社的周邊店裡麵買個這種布包,算是對特鋼廠脫胎換骨的紀念。
至於另一麵上用各種各樣藝術手法組合成的“人間不拆”四個字,根本不會多想,隻會說:“好看!”
就是單純的好看。
羅有道為主演們都創作了一套新的人物卡通形象。
鐘明霞的風風火火,江竹清的眼鏡嬌柔,虞凱欣的傲嬌美麗,還有幾個男生東淫西蕩的調皮樣兒,都被精準的刻畫出來,單獨出產品。
樂得虞凱欣發現以後,自己立刻掏腰包買了一百個回去送人!
誰知道男生比她更不要臉,買得更多。
又引發了老演員們揶揄,說是耕耘影壇數十年,都沒有得到過這樣的待遇,可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