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帝都洛陽(1 / 2)

洛陽外十裡,數萬大軍安營紮寨,綿延數裡。除去皇甫嵩帶走十萬大軍以及仍在陳留之內駐防的一部大軍外,如今其他的大軍幾乎皆在此地了。

京都重地,自然不可能讓其一下子就湧進這麼多軍隊。因此,各部大軍儘皆駐紮到了城外,而各軍將領則是各自準備著等待來自漢靈帝的召見。

當然,到底都是有功之臣,朝廷也自然不會放任不管,就讓這些將領直接在軍營上呆上一天。朝中早有官員專門負責接待這批有功將領,並給其安排了驛站讓其先行居住。

當然,像袁紹、袁術、曹操等這些人自然是不用像和劉備、孫堅等苦哈哈一樣去擠驛站的,一進入京城,這些人便各自歸家去了。

大漢洛陽城,乃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座城市,工商業皆是無比興隆。

洛陽城占地東西共有七裡,南北九裡。城內宮殿、台觀、府藏、寺舍,共有超過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九間。

關於東漢洛陽城的布局,班固在《東都賦》這樣描述:

“增周舊,修洛邑。扇巍巍,顯翼翼。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於是皇城之內,宮室光明,闕庭神麗。奢不可逾,儉不能侈。外則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為沼。發蘋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製同乎梁鄒,誼合乎靈囿。”

而在洛陽城,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一些神話,更是多傳於此。

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製,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

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城,“四方入貢,道裡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洛陽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曆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裡的南北水運網;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洛陽代表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穀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曆朝曆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

而此時的李翔卻正在洛陽的街道上策馬緩行,在他前方數步遠則是負責引路的王庭。

王庭乃是王允府上的管家,在眾人中隻有他對洛陽比較熟悉,因此李翔就讓其作為向導,在前方領路。

以王李兩家的關係,李翔來到洛陽之後,自然是要先去拜見王允的。不過,李翔才一入城門,便遇見了聽從王允之命前來迎接李翔的王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