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後,函穀關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軍事防禦作用下降,而潼關就成為關中的東大門了,尤其是在唐代之後,潼關地位一直相當重要。
就在大唐盛世的頂峰,安祿山攻下潼關,唐玄宗就隻好帶著大臣們往蜀地跑。
明末清初,李自成從北京退到關中後,全力守潼關,但是還是敵不過清軍的鐵蹄和火器,最終一敗塗地。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妄圖自華北進入關中,潼關當然也是必經之地,於是中國軍隊調集精銳死守潼關,憑借天時地利,擊退了日軍的進攻,最終保住了關中的安寧。
潼關直到近現代都依然是軍事重鎮,在漢末這個運輸和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就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了。
相比起關中的函穀關與潼關隻需阻擋一個方向的敵人,洛陽雖然也有八關之險,但卻需要在這幾座關隘同時分兵把守。想到這裡,董卓對於李儒這個遷都的建議越發心喜了。
因此,董卓隨即大喜道,“文優之言大善,若非文優提醒,此中利害吾一時難以悟出,文優真乃吾之子房也!有文優在,咱家何愁大事不成!”
當夜,董卓便令苻堅、徐榮率五萬大軍鎮守虎牢關,然後與鄔文化、呂布等將星夜趕回帝都洛陽。董卓臨行前交代過苻堅與徐榮,隻要能夠擋住關東諸侯聯軍的五日進攻,便可向長安方向撤離。
當夜,洛陽城內,董卓肥胖的身軀又一次的出現在眼前,劉協強行壓住了自己的恐懼之情。
“相國,何事如此匆忙?”劉協小心的問道。
原本,劉協以為董卓在虎牢關對付關東諸侯聯軍,說什麼沒有三五個月也回不來。
在此期間,他就可以通過三公王允、楊彪等人秘密的召集朝中老臣,伺機發難。可沒曾想到,還沒等到他開始做一些小動作,這董卓就已經回來了。
生怕董卓是因為發現了一絲蛛絲馬跡才趕回來的,因此,當劉協說話的時候,聲音之中不由得更加增添了幾分小心。
“啟奏陛下,咱家夜觀天象,漢東都洛陽二百餘年,先後已傳一十二帝,氣數已衰。觀旺氣實在長安,咱家欲奉駕西幸。爾等各宜促裝。”董卓生冷地對著劉協與朝廷內滿堂公卿道。
聽到董卓要遷都長安,百官齊齊大驚失色。看這董卓的樣子這麼著急,怕是在前線打了敗仗,敢情這董卓是要帶天子跑啊!
百官儘皆暗中想到,不行,可不能讓董卓這麼輕易的跑了。等到關東聯軍打來之時,就是這國賊滅亡之日。
三公之一的楊彪當即急著說道,“相國,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還望相國鑒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