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趙匡胤設置下的投降派,以及那些中立派被逼成投降派的人不少,占了他手底下一大半人。
不過,能夠活到現在的,卻寥寥無幾了。
苗訓這個隱藏的投降派,動起手來之後,可是沒有任何的含糊,完全是將其他的那些投降派吃的死死的,該怎麼往死裡坑,他們就往怎麼死裡坑他們。
也正是因為如此,苗訓才能夠不被趙匡胤所懷疑,也才有機會笑到最後。
而他也利用那些投降派,拖延住了趙匡胤的視線以及他的力量,如此一來,才有了苗訓的今日。
而且,對於苗訓他們來說,如果投降派太多的話,李翔倒是不在意,可對於他們來說,那就不記得是一件好事情。
盆裡的骨頭就這麼多,誰都想要吃一口的話?那麼,最後留給他的骨頭可就不多了。
再則,這些投降派,他們天然上就要抱成團的,但是,人數過多太過混亂的話,不僅與實際無異議,而可能會受到其他派係的排擠。
因而,對於苗訓來說,留下幾個精明能乾的人守望相助即可。
隻不過,對於苗訓這樣的人,作為統治者的李翔,或者是像他們這樣的統治者,其實並不喜歡。
任何一個統治者,喜歡的都是那些忠誠的人,而並非是那種在關鍵的時候就在背後捅那一刀的人。
當然,作為一個統治者,他們也希望敵對勢力到處都是這些能夠在背後捅刀子的這些人。
而且,就算是這些,會在背後捅刀子的人,他們就算是內心再不歡喜,但是,也不妨礙他們利用他們,發掘出他們最後的價值。
隻不過,像苗訓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又成為李翔心腹的那一天罷了。
“傳今,陳登升兗州刺史,不日即刻上任!”
輕描淡寫之間,三州刺史之一,就已經被李翔做出了決斷。
要儘快穩定中原,還需要本土力量的相助。而如果背後的支持力量足夠多的話,本土優勢豐厚的他們,足以彌補能力上的一定相對不足。
故而,李翔手下雖然有不少政治屬性比陳登高的,但他卻最後依舊選擇了陳登作為這個兗州的刺史。
其實,如果真要考慮本土力量的話,李翔手底下其實有更合適的人,荀?不管是在能力上,又或者是荀家在中原之地的影響力上,都遠遠不是陳登可以相比的。
但是,問題是,作為西州刺史的荀?,這個時候肯定是離不開西州的。不要以為,打仗隻是蘇定方的事情,就和作為刺史的荀?沒關係了。
任何一場仗打下來,尤其是越打到最後,軍事比例所占的也就越少,反而越到最後,經濟和政治因素所占的比重會不斷上升。
正因為荀?離不開身,目前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並且,在徐州之事上,陳氏一族確實立有大功。
陳登本人駐守廣陵,讓揚州的三萬兵馬無功而返。
而陳?更加是竭力配合蘇秦,幫助他說服徐州的其他世家大族,而且,在劉黑闥駐守下邳之時,陳?可謂是出錢出力,將他們老陳家的老底兒都全部壓了上來。
而蘇秦本身給出的陳家的價碼就是徐州的彆駕之位,給他們升上一級,對方的功勞對得起這個職位。
更不要說,相比於兗州刺史,陳登可不見得就願意拿那個徐州彆駕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