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褚六響那樣的倒黴蛋,因為遇人不淑被誣告通倭的。但經過趙公子妥善處理,壞事變好事,開動機器大肆宣傳了一波,把褚六響為代表的海警官兵們,塑造成了為江南百姓保護海上貿易安全的英雄。並重點強調了海警的待遇高,而且還在招人。
除了常規宣傳外,趙昊還請徐渭將褚六響的故事寫成戲曲,在江南各府巡回演出。
在各縣開發公司的積極配合下,海警官兵在江南百姓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被提高了一大截。誰家有兒子在外當海警的,立時成了鄰裡羨慕的對象,說親的媒人更是踏破門檻。
江南各府自然而然便掀起了一股參警的熱潮,去年三月底,集團委托各縣開發公司,代為招募三千名海警時,一下子竟有足足兩萬人報名!
那時徐渭的戲還沒寫出來,宣傳還不到位呢。聽說今年三月再次招募海警時,報名人數居然超過了五萬!
好在是由江南十府六十一個縣裡分開招募的。每個縣隻有平均七八百人報名,還不算太出格……各縣的開發公司,每年都是成千上萬的招人。招個七八百人隻是毛毛雨,完全不會引起人注意。
再說警備區也不是來者不拒,海警的招募標準還是很高的。基本上是參照戚家軍的‘四要四不要’:
首先城裡人不要……因為城裡人滑頭不吃苦。
其次,在官府當過差的不要……這些人不好糊弄,而且會帶來歪風邪氣。
再者,四十歲以上和長得白的不要……年紀太大自不消提,警備區不是養老院。考慮到海軍不是消耗品,而是長期服役的技術兵種,趙昊直接提高到了二十歲以上不要。
至於長得白的,戶外勞動少,身體底子肯定不達標。有人要說長得白的營養好,潛力大。但實際情況是,哪怕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長期從事艱苦勞作,會極大提升人的耐力和對痛苦的忍受力。這一優點對遠航的海員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營養很快就可以補充上去,但耐受力卻非得經年累月的錘煉不可,所以趙公子對這條未作改動。
最後就是,膽子特彆小和膽子特彆大的不要……前者自不用說,而膽子特彆大的人,往往也不守規矩,容易冒進,這對講究絕對服從的海軍來說,甚至比前者還有害。
那麼要什麼人呢?
戚繼光說,一要純粹的勞動人民;二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這都很好理解。
關鍵是後兩條,三要目光有神的人……渾渾噩噩的榆木腦袋可沒法教。
四要見了官府就有點害怕的人……這種人老實,容易服從權威。
所以說戚大帥真是古來第一軍事理論家啊,活該人家戰無不勝,而且每戰都是大勝。
後來曾國藩招兵時,就是原封不動照方抓藥。既然曾剃頭能抄,趙公子自然也可以放心大膽的抄作業了。
隻是他針對海陸軍的不同,稍做了一些補充而已。比如要求會遊泳、不暈船,視力好、聽力好、嗓門大之類……為什麼嗓門大?在這個艦上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那麼小聲還想開軍艦?
好在報名的人數充足,去年是六選一。今年更是二十個人裡才留一個,足以為海警部隊精挑細選最合適的苗子了。
除了這種社招之外,趙昊還在江南教育集團下轄的學校內部,對畢業生進行校招。社招主要是為了招募未來的警員;校招則是為警官做儲備。
而且校招沒有上述四要四不要那麼多限製,隻要是江南教育各學校的畢業生,就有資格報名到海警學校深造。
蔡一林就是這樣被招進來的。他是南京蔡家巷小學速成一期優秀畢業生蔡一木的弟弟。也在蔡家巷小學讀書,而且是跟哥哥同一天入的學。但他因為當時年紀小,上的是學製三年的普通班。
所以一木同學都畢業兩年了他才畢業。其實蔡一林還想繼續讀書,但那時他已經十七歲了,家裡不可能再讓他去蘇州念中學了,不花錢也不行。
然而畢業前,學校宣布,所有順利畢業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到海警學校繼續深造。而且從入學起就發餉。
一月二兩的餉銀,對一個小學畢業生來說雖然不多,他哥哥一木已經拿到每月五兩銀子了。但足以讓家裡不再反對了,於是他懷著對知識的憧憬,毅然報名加入了海警學校,坐船來到了耽羅島。
結果差點沒把腸子悔青了……
ps.抱歉抱歉,這種章節太不好寫了,到現在才寫完一章。沒法再寫第二章了,明天再說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