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外銷瓷與安南青花瓷(求月票!)(2 / 2)

小閣老 三戒大師 6169 字 9個月前

隻要一想到往後不用再操心潮州了,林中丞的心情就十分燦爛。

他就是這麼有信心。尤其是前日和趙公談話之後,他都想把巡撫讓給對方來當了……

趙守正趕緊客套一番,說什麼離不開省裡的支持,更離不開中丞的指揮雲雲。

林潤卻擺擺手,對趙守正歉意道:“不瞞趙公說,省裡沒錢。前年去年,為了支援廣西平叛,掏空了廣東藩庫。結果回頭,藍一清、賴元爵又反了。這下咱們自己平叛軍費從哪出,都還沒轍呢。所以你修韓江水利、棉城運河這些都得你自籌資金。我隻能像在應天那樣,給你便宜行事的權力。”

“明白了。”趙守正點點頭,絲毫不露失望之色。

林潤不禁暗讚,趙公這份沉穩,真是成大事者。

其實趙二爺根本就沒忘心裡去。錢算個屁,操心的是兒子。

呃,好像有點歧義。那就改成,兒子才操心呢……嗯,這樣就好多了。

但他越這樣大度,林潤就越覺得不好意思。給趙守正斟一杯武夷茶,正色道:“看看除了錢,還有什麼困難,我都儘量幫你解決。”

“中丞不用擔心,我們自己……”趙守正剛要說‘我們自己都能解決’,忽然感到一股殺氣。

他用餘光一瞥,原來是趙昊瞪了自己一眼。趙二爺忙改口道:“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一定跟你不會客氣。”

“這就對了。”這爺倆的小動作,自然逃不過林潤的眼睛,他便對趙昊笑道:“看來你有話要說。”

“嗬嗬,既然中丞這樣說了,那晚輩就不客氣了。”趙昊笑著一抱拳,然後歎氣道:“確實有件棘手的事情,要向中丞求助。”

“講。”林潤點頭道。

“前番家父規劃,要以點帶麵,靠全力發展重點產業,重點區域,來盤活潮州的局麵。”趙昊便假假笑道:“彆的我也幫不上什麼忙,但辦產業這種事,咱還是勉強在行的。”

“你要是勉強在行,那全天下都是外行了。”林潤笑罵一聲道:“少拿喬,說重點。”

“哎,遵命。”趙昊笑笑,輕咳一聲,換了正經的語氣道:“我便讓人調研了一下,發現潮州這裡早年是天下聞名的瓷都,筆架山下當年號稱百窯村,占了廣東外銷瓷的一半呢。”

“嗯,有所耳聞。”林潤點點頭道:“我家裡還有些潮州早年產的青白釉瓷器,可惜潮州瓷業在國朝衰落了,不然這些年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那些瓷器都是唐朝的,現在價格都老貴了。但他並沒有要炫富的意思,所以不能算凡爾賽。

“所以我們決定重振潮州瓷業,以外銷瓷迅速打開國際市場,用最短的時間為潮州建起製瓷產業鏈!”趙昊便沉聲道:“中丞可能知道,每年海外貿易額有多大!但你肯定不知道,海外的需求量,很快又會翻倍的!我們不滿足它,彆人就會滿足它。誰都滿足不了它,這塊需求也就會消失了!”

趙昊所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大帆船貿易’——西班牙人今年就會開通墨西哥到馬尼拉的定期航線,用大帆船運來一船船的南美白銀,瘋狂采購亞洲各國的各種商品。

這也是趙公子暫時不打馬尼拉的原因之一,大航海時代的戰爭是為了貿易,損害貿易的戰爭是有害的。

雖然大帆船貿易中,最搶手的必然是大明貨,但絕不意味著大明是唯一的賣家。比如南洋的香料對歐洲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絲綢和瓷器。

而且就是絲綢和瓷器,也並非大明獨有。安南、暹羅都出產絲綢。安南甚至還能生產青花瓷……那是為了逃離元朝統治的南宋遺民,把這項寶貴技術帶去越南的。

在宋元時期,中國瓷器便大量銷售海外,廣泛供應亞歐各國。到了國朝,嚴厲的海禁政策雖然漏洞百出,但外銷瓷器的數量依然銳減,以致市場出現了巨大的空缺。

這時,安南青花瓷遂乘勢而起,迅速填補了部分市場需求。整個十五十六世紀,都是越南海外貿易的黃金期,這也是當初交趾布政使司鬨獨立的重要原因——成了大明一省後,官府便嚴厲執行海禁,這讓在海外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的越南狗大戶們如何接受?

當然要反他娘的了。

重獲獨立後,安南政權後黎朝一直能在大明的不斷擠壓下做大做強,甚至開始向南開疆拓土,基本要把曾經強大的占婆國吃個乾淨了。靠的就是這兩百年來,源源不斷的瓷器和絲綢貿易收入啊。

其中瓷器又占了貿易額的七成以上……

不過話說回來了,隆慶開關以後,中晚明的海外貿易額劇增,中國青花瓷再度大量走出國門。尤其是萬曆年間,廣東福建沿海城市,不滿足於僅僅當二道販子,開始紛紛從景德鎮重金挖人,直接建立窯廠,生產外銷瓷。

而且廣東人頭腦靈活,能為客戶提供莞式服務……哦不,定製服務。客戶想要什麼圖案,何種樣式,儘管提就是,做不出來算我輸!

競爭對手這下哪能遭得住?

景德鎮瓷器還可以憑借最頂級的品質,始終不受影響。可安南人就尿了。很快,越南青花瓷就失去了競爭力,訂單大量流失,漸漸銷聲匿跡了。

趙公子如今要做的,不過是讓廣東人提前個十幾二十年生產出外銷瓷。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他不過是加速一下罷了。

怎麼可能不成功?

ps.第三更,今天沒了哈,以後都不會半夜發了,影響大家休息。再祝大家節日快樂!,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