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金榜上的排名,與會試名次會有些出入,但除了個彆策論出彩、又合了上麵胃口的牛人;和殿試時發揮失常,文章做得極糟糕,或是弄臟了卷子的倒黴蛋外,絕大多數考生的名次,都在原先的區間段內,上下浮動不超過十名。
就像那日華叔陽所言,三鼎甲一般從會試前五中產生,狀元的名次還要提前。
所以才會有王錫爵會試第一,申時行第二,到了殿試時,兩人名次掉轉,後者成了狀元,前者屈居榜眼的情況。
然而這些潛規則,在隆慶二年這一科的殿試中,統統都不作數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隆慶二年的狀元,乃來自紹興的羅萬化。
此公在會試時的名次,居然是可憐的第三百五十一名!
蒼天啊,一共才四百中式舉子,他的名次都跟趙二爺差不多了!
你能想象趙二爺中狀元嗎?羅萬化就中了,你說讓人哪去說理去?
事實上,羅萬化在浙江鄉試時,也僅僅排八十四名,險些就倒數第一了……還遠不如高中南直隸第七的趙二爺呢!
而且羅狀元這種鹹魚翻身的情況,在這一屆還十分普遍!
榜眼黃鳳翔,會試名次二百二十六。
探花趙誌皋,會試名次七十七,這已經是三鼎甲中最高的了。
三鼎甲尚且如此,往後名次大翻身者,自然更是不計其數,令人瞠目結舌。
相應的,會試名次靠前者,卻都在殿試中紛紛折戟——
五魁首竟然全都降了名次。
第二名張位,落到了二甲三十一名。
第四名,沈一貫,更是直接被乾到了三甲第五十六名,成了讓人哭笑不得的同進士。
另外三位,要麼是會元,好歹會顧忌下體麵。要麼有個好爹,要麼有個好哥哥,才沒被乾的太慘。
五魁首之外,情況就更加慘不忍睹了。
好比第十一名王用汲,一下就落到了三甲三百三十二名,險些就吊了車尾。
哪怕趙昊五個弟子,在原本的曆史上,也全都經過翻天覆地的名次變化,幾乎無一幸免。
簡直亂成一鍋粥。完全看不出,這是出自隆慶皇帝、徐閣老、李相公、陳相公這些穩重溫柔的男子之手。
倒像是張江陵相公柄國後的傑作,不過張居正也沒搞這麼亂七八糟過啊。
~~
更耐人尋味的是,後來館選庶吉士的時候,居然又一次打破了常規。
按慣例,庶吉士基本出自二甲前三十六名,排名靠後的二甲進士,基本上就沒什麼指望了。
三甲同進士更是想也彆想。
但在隆慶二年的館選中,居然主要參照的是會試成績。
如沈一貫這樣的三甲同進士紛紛入選;倒是二甲前三十六名大半都落選了。
就在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以後殿試含金量下降時,下一屆隆慶五年的殿試,又恢複了正常。
之後也一直再沒出過隆慶二年這樣的亂子……
這讓趙昊一直搞不清,這一年的殿試,到底怎麼了?
ps.第二更,求月票、推薦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