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父女再有能為。也吃不下許都。曹賊在那經營許久,樹大根深。呂布無德,若是硬吃,隻會成為下一個董卓,呂嫻小兒焉能不知這個道理,她必殺郭嘉,卻並不會叫呂布馬上就冒天下之大不韙,很大可能是與曹操談判共贏,一旦達成,二人依舊聯手……”辛評苦笑道:“……那時才是四州裂之時啊。根本無需來征打,在許都,曹呂二氏便能商討如此瓜分四州。”
“哈哈哈,僅憑宴上相談,便能共分天下,這才是袁氏的滅亡之時,而此時,主公不思穩定已有的我辛苦談回的消息,卻隻思見曹操一時敗而立即反複翻臉,自取滅亡之道……”辛評道:“主公他才疏學淺……”
“辛評!休得妄言!”有人怕了,道:“你顛狂了不成?!”
辛評笑的咳血,落下淚來,堅持道:“主公,才疏學淺,天下終究不是袁氏的天下……”
“反複橫跳,終究非取天下之道……”辛評道:“是吾誤了,評本以為先安撫曹操,然後再取袁尚,那時,既使臣服於曹操,隻要主公低得下頭,依舊可以掌領冀州……保得基業,曹操為了安撫天下人心,哪怕是做給天下人看,也絕不會虧待主公,可萬萬沒有想到,主公他誌大才疏,哈哈哈,將評一行而有作為毀於一旦,袁氏無後啊……”
袁譚聽後大怒,咬牙深恨,道:“亂我軍心者,辛評也……”
他本欲殺之,又怕亂了人心,因此隻埋恨於心底,然後晾他在一邊。
奈何辛評實在是剛直過了頭,心中含屈,不堪受辱,竟是鬱結於心,把自己給嘔死了!
聽聞辛評死事,袁譚都蒙了,隱隱的又開始後悔。
反思道:“是吾之過,哪料得他如此剛直,生生的嘔死自己。是吾過矣。”
說罷大哭,道:“譚無德之人矣,不能聚人才人心,以致都離譚而去!”
那也是你不能包容,活著的時候不見你包容。死了才說這些,是真心還是作秀,誰能看出?!
辛評一死,其實大家夥裡都挺寒心的。死了還要作文章,你這也太……
用惋惜辛評之死而來集聚人心,以示自己惜才之意,是不是太晚了點?!
底下的人,是很難控的,因為他們可以配合表演,但心底裡到底怎麼想,卻是無人知曉的了。
大部分人隻會認為,辛評做了事,反而得了怨,行事無功,反而因為曹操封賞而被主所妒,枉屈而被逼死。
袁譚非仁主也。
而曹操,也存有借刀殺人之嫌。
都不是啥好鳥!
有人奉承迎合袁譚意誌道:“辛評死前,一心一意的要報仇,主公何不阻截袁尚,為辛評討回公道?!辛氏一門皆滅在鄴城,為袁尚一係所害,主公當擊之,而定正統!”
袁譚當然有此意,道:“準備兵馬,待他至,我便擊他。先問他毒害父親之罪,再取回鄴城!”
這本就是袁譚心意。眾將聽從,當下收拾兵馬,準備袁尚至。
袁尚匆匆率軍往鄴城趕,一麵寫了信威懾淳於瓊和高覽,一麵準備兵馬,要與袁譚拚個你死我活。聞聽曹操大敗,必回許都,後心之患已除,自然也是一心一意的要與袁譚殺個你死我活!
袁尚早防著袁譚,二人自然是擺開陣勢相遇於漳水之上!
袁譚黑著臉,大罵道:“袁尚,為何黑心黑肝,毒殺父親?!今日,我便要誅殺你,為父報仇,清理我袁氏大孽!”
袁尚聽了大怒,命陳琳上前道:“袁譚為何而叛而不遵先主之遺命?!先主親授州牧印綬,焉能有假?!你思大而不遵父意,實是該死,今日新主便要誅殺於你,肅清逆賊!”
袁譚聽了大怒,大罵道:“陳琳!父親向來信賴於你,不料你竟助紂為虐,不僅不向天下道出父親遇害之事,反而相助於袁尚改父親遺命。像汝等這反複儒首之人,合當先死。譚先殺你祭旗!”
說罷放出一箭,直取陳琳,陳琳嚇個半死,瑟瑟發抖的掉頭就跑,那箭頭直奔他脖頸,劃破了一道口子,陳琳大叫一聲,差點暈死過去,捂著脖頸,道:“今日死矣……”
“……”袁尚身邊部將特彆無語,文人就是不中用,筆下雖有力,檄文寫的極好,可是這一遇到戰場上的事就慫了。
不過是劃破了脖子而已,血流的厲害,卻也不致命,卻也值得嚇成這樣?!
眾將嫌他礙事,拍下他的馬股,那馬受驚,往回狂奔,陳琳才撿回一條命。但都受了袁尚軍將的白眼,他的臉色訕訕的,得知並不會死,一時更為尷尬。
袁尚早親拎出雙刀,前來親自要殺袁譚,眾將護著袁尚,去圍殺袁譚,袁譚又哪裡會懼,親拎斧鈛,大罵道:“今日要親取你這狗頭,為父親報仇!”
袁尚氣罵道:“……父親在時,你猶不遵父命,父親一死,你更不遵父遺命,你早有叛心,早知如此,當日父親就該先殺了你這逆子,以免今日為禍,反害的四州上下皆不安寧!”
二人大罵,混戰一通。
袁譚強兵加入,袁尚不敵,見打不過,不得不鳴金收兵,一時心中大為飲恨!
青州兵的確能力很強。
袁尚的兵馬本來長途而來,又士氣不振,大敗以後,便逃到漳水對麵進行防禦。
雙方僵持,大有互相弄死對方的架勢。
張遼一直遣人觀戰,聽聞這消息,不禁樂道:“火燒屁股了,卻還是要先殺對方。這對兄弟,可真是有意思!”
張虎也是無語,“袁紹若地下有知,見到此景,不知後不後悔生了這兩個兒子。”
“可見兒子可以無能,卻不能自負,到這種程度,便是袁紹自己也要反省自己教出的這兩個兒子是不是也要擔責任。”張遼搖頭道:“先觀戰!”
斥侯進來道:“張將軍,曹營曹洪和夏侯淵領了一千人馬在我營外叫戰,點名要張將軍去應戰,口口聲聲是要為樂進報仇!”
為報私仇,而不是兩營的戰爭,所以這是兩個人的私鬥而不涉及到兩營的立場。
這個借口算是半真半假,若無曹仁授意來試探,這兩人哪裡會來!
“父親,不可應戰!”張虎急道:“曹純與夏侯惇死於主公與女公子之手,他們豈會罷休?!曹仁怕是借此之機來試探我營虛實。他們人馬眾多,不可小覷!”
“無妨!隻要不追趕,便不會中計,與他較量一二又如何,正好也探一探曹營虛實,我兒且先披甲,與我一道應戰!”張遼道。
張虎應聲,怕有閃失,去通知了馬騰!
馬騰便披甲也來了。
馬騰心道,報仇這事,時機很重要,偏偏挑在這時候,可見是個借口。
看來是曹仁忍不住了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