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帷帳之內有二計(2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913 字 9個月前

一時竟都笑成一團,一謀士道:“曹操若與袁譚共謀,恐怕我軍也不抵敵。曹操拉攏之,必投誠意。兩軍若是聯合,袁氏兵馬勢力儘被曹操收於囊中,難免讓人沮喪。”

所以才說天意就是這麼妙呢?!

不管袁譚和曹操之間是真的一拍即合,還是暫時都隻想先穩住對方,再吞食對方,這個變故就是像雷一樣的出現了,並扔了過來。

然後立崩。

袁譚這人身為袁紹之子,豈能沒有自立的傲氣?若要信他能屈居人下,這簡直比張繡還要不可信。

所以一切都隻是暫時的安撫,結果他一聽聞許都有變,立即就改變了主意。

這個人,簡直比牆頭的稻草還不如。

凡事,指望他是不能夠的。就算要與他合作,他一見你弱了,隨時都會撕毀合約,而且做的完全不高明。這樣的人,不是秀智商是什麼?!

“是時機了,”司馬懿道;“堵死袁譚的路。”

眾謀士笑著點頭。

本來最擔心的就是袁譚投奔曹操。現在這個事一出,這個擔心就不存在了。

袁氏兄弟都隻能一條路走到黑。除非他們真的團結起來,也許還能抵擋一瞬。

可惜,現在這麼多兵馬虎視眈眈,鄴城也已失去,他們都是孤懸於鍋上,待烹的羔羊。可憐他們自己卻並不知道,現狀將有多慘烈。

一謀士笑著上前道:“臣雖微,願領此職,前去做說客。”

“可。”司馬懿道:“曹仁盯緊著我軍過甚,正好可禍水東引。”

那謀士笑應,然後領命退下了。

張遼得知,便來問司馬懿,道:“可是要去勸降袁譚?!怕是不能成事。”

“非為勸降,勸降隻是下策,”司馬懿道:“袁譚誌高才疏,又不明自己實力,將亡之賊也。何須勸降,靜待收冀州可也!”

張遼笑道:“原來軍師果有高計。此智者也,坐於帷帳而安天下!”

司馬懿道:“若無文遠在外抵擋外敵,謀臣安得能用成計?!”

張遼哈哈大笑,隻要有五分信任,他是不吝嗇稱讚此人的。說實話,司馬懿的確是高人。

此時鄴城內,聽聞傳的沸沸揚揚的辛評之事,連高覽和淳於瓊都心有餘悸。袁譚此人,實力雖強,然而他行事,真的就是沒有遠大的目標。

之前就寫信要問二人之罪,二人懼誅,再加上呂布進來過,府庫丟失,也不是他們瞞而不報,而是這事真的不是他們手上丟的。但是他們二人商議來去的,知道袁譚絕不會聽這些,隻怕巴不得去了二人,正好接管鄴城,因此便絕了等袁譚的心思。

至於袁尚,當時審配出事,他們二人未得儘力相救,雖然也不是他們能救的,然而誰知道他會不會也將這帳算到他們頭上?!

為了鄴城這根基,殺了他們二人,接管所有,這用腳去想都能想得到。不僅能去了他們的功,還能讓他們抵罪,以免自己之失。

他們思忖再三還是降了張郃。

若說之前還有點猶豫,在聽到辛評的事以後,二人心裡已經對袁氏兄弟完全的死心了。

這袁譚,絕非人主,袁尚也好不到哪裡去。

大敵在外,自絕謀臣,還有功夫相互征伐,刀都到了脖子上,還要相互分個勝負,真是莫名其妙。

雖說這二人相爭,也不乏敵軍謀士的算計,然而此時絕不肯合作,不以大事為重的姿態,實在令人作嘔。

辛評的死鬨的沸沸揚揚。鄴城內的人心已經完全的對袁譚失去信心了。

說來辛氏一門也實在可憐,辛毗死於權爭相鬥,而辛評則死於忠心。

一腔忠心卻換得這麼個猜忌而死的結局,哪個不心寒,哪一個又不唏噓。

因此,張郃看到鄴城以內要迎袁譚或是袁尚的言論自發的竟漸漸的壓了下去,不禁歎了一聲,這司馬軍師,洞察人心至此,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服。

利用內部的輿論,其實比千軍萬馬可能更好使!

這就是人心的力量啊。

之前他還有很大的壓力,四方人馬在外,真的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就怕鄴城內他控製不住,到時候產生嘩變,那麼,就真的完了。

張郃到此時,心已放下了一半,不過他還是找了高覽與淳於瓊,道:“曹仁大軍在外,我三人不可不防,當齊心好好守鄴城。以免被曹係一派的人開了城門!”

淳於瓊與高覽心中一凜,道:“自當如此。三人協力,必不會有失!”

他們心中便明白,辛評的事能傳的沸沸揚揚,恐怕與司馬懿脫不了乾係。那麼,這件事,張郃必也是料到了的。

既是如此,哪怕曹仁的實力遠勝於張遼軍,他們又能真的有什麼異心,想要改叛而降於曹仁嗎?!不能!

哪怕現在四州降了曹操的人與城池已有無數,他們也不能。

賭不起,也輸不起!

反複而叛的代價,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對於有了汙點的戰將來說,天下也沒幾個仁主能真正的容,對於他們這一類,多數都是能殺就殺。以為誰都有呂布的好命,還有張繡的狡猾能逃脫啊?!

所以降了就降了,千萬彆有其它念頭。便是城中有降曹一派的,他們也得死死的壓住,以免出了大事,到最後他們頂鍋,那得多冤?!

因此,鄴城內,風騰雲湧般的氣氛,為之一靜,恢複了鎮靜。

這就是司馬懿出手的能力。

而他麾下的謀臣,也已經到達了袁譚營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