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嫻一看他如此,便也沒有急著問什麼,隻是牽來自己的馬,托起小皇帝的腰就給抱了上去,道:“陛下坐好,我為你牽馬。先進城見了父親,好安置吧。陛下受驚了!”
曹丕連連冷笑,盯著呂嫻麵色不善,道:“掌中之物,呂氏之恥!”
這話叫漢獻帝臉色更白更難看。
呂嫻二話不說就給了他一鞭子,道:“不會說話就不要說話。現在,你才是我掌中之物,任人宰割,懂麼?!”
早有凶狠的軍士上前將曹丕摁倒在地,將他搜身,將身上兵器全部摸出,道:“女公子。此人如此處置?”
“帶回去單獨關押。”呂嫻道:“與你我犯不著囉嗦,等你爹回來,我自與他有話要說。還要等爹來救的幼嬰,在此嚼什麼舌?!我隻需留你一條性命即可,然,惹惱了我,冒犯陛下之罪,便是將你當街執宮刑,曹公回來,又能以一子之事而與呂氏忠臣翻臉嗎?!”
“你!”曹丕聽了大怒,“無恥。你敢!”
“太史公受腐,尚能著書,你是個沒有才學的,倒不如閹乾淨了留在陛下身邊做黃門。叫你爹給封你做個大閹宦。”呂嫻瞪他。
曹丕氣的胸口起伏不定,死死的盯著呂嫻,似要吃了她一般!最終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到底是閉上了眼睛認栽。
在如此奇恥大辱的威脅麵前,便是他再有雄心壯誌也不得不慫!
這個呂嫻,當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她簡直不是個女子。曹丕一生之中就沒有見過如此口出黃言的女子,竟然毫不以為恥,反而以此為威脅,讓他一個本來占紅利和便宜的男子,也噎的說不出一句話來。所以,怎麼對付男人,比他更無恥就完了。包管能把他從能言善辯嚇到退避三舍,再不敢口出狂言!
“押下去!”呂嫻冷冷道。
曹丕被捆成了麻袋一樣,然後像粽子一般被拋到了馬後,活像隻豬鑼。他扭動著,卻最終沒敢發出一言。他的臉上全是屈辱和憎恨。而更可恨的是,呂嫻根本沒有將他當回事,這讓他更為難受!
怎可受此無視?!簡直豈有此理!
呂嫻牽著馬,步行,如閒庭信步,道:“陛下坐好了!我們回城!”
漢獻帝一直傻呆呆的,處於某種恍惚之中,在她提醒下,一直緊緊的抓著韁繩,想要拚命維持漢室的尊嚴,然而,身著小兵的服飾的他,卻顯得十分滑稽,連他自己也覺得可笑!
坐了一會,大約是漸漸的回過神來了,往前看,是呂嫻矯健的步伐,陌生至極的背影,往後看,身後是徐州兵,步伐緊湊。可是他的身後,還有誰呢?!空無一人。
那些忠心的臣子,還有皇後,國丈,董國舅,甚至朝夕服侍他的小黃門宮女等人,全都死了。
如同他背後的山河,看似好像是他的,其實,不過是像死去的人一樣,成了灰,甚至連影子也沒有。如影隨行也做不到了,帝與山河剝離。
他的內心露出恐懼和脆弱。
孤身一人的帝王,何止是孤單,擁有的是常人難以理解的荒蕪。漢室先君們,請問他一個小小的稚嫩的身體,隻是一個人,怎麼支撐得起如此龐大的江山?!
他的諸侯,他的臣子們……個個強勢如虎狼,他甚至連隻羊都算不上,那種對比之下的卑微,讓他真的快撐不下去了,甚至有一種不如死了殉著江山的感覺,在這一刻尤其的深!
他回轉首看著身後那些戰將的臉,兵士們的臉,他們臉上喜氣洋洋,可是他卻知道,他們是因為俘獲了至寶的高興,為呂嫻而高興,從不是因為他這個帝王。他們效忠的,永遠不會是他。
漢獻帝看著身無長物的自己,雙手空空,苦無半絲兵馬和兵器的自己,他拿什麼去做交換?!他又拿什麼,可以自負的以為,可以主宰呂氏的兵馬,他甚至連皇後都沒能保得住……
一陣夜風吹過,有滾熱的淚珠掉在了呂嫻執繩的手上,呂嫻似乎微微怔了一下,回首看向漢獻帝。
漢獻帝也覺丟臉,可是,卻控製不住,掩飾的道:“……曹丕賊子,殺了皇後,國丈等人,宮中一把火,儘焚之,朕之左右,儘喪於其手,其狠辣,朕憶起都不寒而栗,故而哭之!”
說罷,眼淚掉的越來越多。他的內心有很多的茫然和蒼惶,不知等待著將是怎麼樣的命運。他連一個臣子都沒有了,連個說話交涉的人都沒有了,他又怎麼延伸自己的帝王威嚴去執行呢,去壓服諸侯的實力呢?!難道一個皇帝要親自上談判桌嗎?!這太可笑了,也太可悲了!
呂嫻也是吃了一驚,蹙眉道:“曹丕狠毒,隻怕是不欲陛下後宮朝臣落於徐州軍之手,這是做賊心虛,方加害之。如此不義不忠之行,嫻必為陛下討回公道。”
漢獻帝也不知信了沒有,他有一點點處於恍惚之中,一個陌生的,不知道能否可信的還是個女子的人,暫時是保護自己的人,但也可能是脅迫自己的人,可是眼下,他剛失去一切,隻有半絲得救的慶幸,更多的卻是陷入另一種茫然和恍惚之中,他甚至情緒出了些問題,帶著深深的憂慮,道:“……呂,呂愛卿……”
說完又覺得有點不妥,頓住了口。
“陛下叫我呂嫻就好。”呂嫻感覺到他的忐忑,恐懼,聲音不禁也放緩柔了些。對於這個小皇帝,她是充滿同情的。不介意多給一些尊重和溫柔。沒有必要在他身上逞現強大。她從不欺淩弱小。
“呂嫻……”漢獻帝看著兵馬已漸入許都,道:“朕等汝久矣!”
呂嫻笑道:“嫻也等來許都久矣。若能見陛下,奉之左右,我與父親都會很欣喜。”
漢獻帝似乎急切的想問她的忠心,遲疑了一會,最終既含有希望,又不敢抱太大希望,像個被拉扯的巨人一樣陷入痛苦之中,最終也沒有勇氣在這個當下問得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