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看似勢大,然而一旦大敗,所有根基全毀於一旦,而孫策,隻要大軍過了江水,孫策,一旦大敗,也輸不起。
可曹操不一樣,便是一戰敗了,可他有天子,有數不清的政策,人才,資源等做後盾。
這就是曹操真正的實力。
中原是必要爭霸的,而呂嫻真正要徐州成為的,便是王佐之地,成為第二個曹操,就算手上沒有天子,也可以假借天子之名成勢。
縱然城池,土地,人才,資源,政策各種各樣的都沒有許都多,然而,她終究要建立一支真正的輸得起的軍隊,輸得起的領導班底,輸得起的人民,輸得起的實力。
有朝一日,便是諸葛出世,也許依舊可能還是跟著劉備,她縱然一時在戰場上拚不過諸葛的鬼域之才,然而,隻要輸得起,就能拚經濟實力
她在建立根基。
而根基,需要人才和各種資源。
醫者,更是緊缺一項。
若論士人高人,也許史上有很多的明珠。亂世之中,與之相對的,卻是骸骨累累。
當今天下,百姓不安。呂嫻信任與敵交戰,在戰場之上論輸贏。然而,治世也好,或是備戰也好,或是輔墊實力也好,都是枯燥的。
每一件要緊的事,都是一點一滴的靠著經世治能而以小吏慢慢的治出來的,她不信一蹴而就,她隻信積累的力量。
所以,她需要華佗。
所以,她更需要小吏。無數的終不會在史上留下任何姓名的人,然而他們是這徐州的每一塊磚,終有一日,萬丈高樓之上,每一片瓦,每一塊磚,每一項戰功,每一項政績,都有著他們的鮮血和汗水
這世間所有的文明,都是一個字,人,頂天立地。是為人。
抓住了這最最重要的一點,她更深信的是集團的力量。
眾誌成城,沒有不破的智謀。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是一力降十會。
縱然徐州現在渺小的不行,但呂嫻一直在往這方麵努力。
呂嫻往府衙去了。
而司馬徽卻看到了徐州府更多的可能。
最近王楷和曹豹等眾官員也被累的夠嗆。原本曹豹是負責軍中敦促糧草事宜的,如今與王楷被調來管吏治,可謂是真的心累。
這事上的事,管起來還真沒那麼累。真正累的恰恰是管人。
琢磨人的脾性,品行,考察著他的工作政績等等。
甚至還要重排表格啊,寫各人的履曆啊之類的,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甚至每一個人都有建了卡,所謂的卡就是檔案,細到以前不曾有過的細致。
以往舉孝廉升任的官職,也沒這般的繁瑣過,一開始可把王楷和曹豹給累的夠嗆,兩人還抱怨過。
然而工作過一段時間,理順了以後兩人就覺出味兒來了。
首先,整理這些的過程,就是他們將各人的才能了然於心的一個過程,其次,當一切都理順以後,這條理性和方便性就出來了。他們這時候才感受到這個的魅力所在。新進了人才,隻需查閱一回檔案,建了卡以後,便能將功績按表格排列寫進去,而考察人的功績,就有了一個極為直觀的一目了然的考核製度。
而他們二人也終於明白,呂嫻想要建立的就是這種製度。
按表建表,記檔,並且建立這種考核升級製度,而這考核,又同時涉及到專業的考試,以及薪奉的發放,更有官職的升遷等諸多細明的方便。
一開始呂嫻並未言明好處,隻是讓他們就往這個方向做,等做出了大概來後,他們二人才明白到了真正的厲害之處,歎服的不得了。
因此,春季,也是大型人才交流會的開始。
府衙的筆試開始,選拔官吏的一種手段,恰好又是諸多人湧進徐州府的關鍵時期,一時之間,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般爆炸似的效應。
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種開局。在長期以舉薦人才為基製的,幾乎官吏都被世家把持在手裡的那種格局完全被打破,甚至舉吏,不論出身,也就是說,便是身為奴,隻要能考得上,也是可以為小吏的
無論你操持著何種賤業,都無所妨礙。
這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推動,而且還是逆向推動,當它發生的時候,世家不以為然,等到被它輾壓著前行之時,那時,大局已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